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222 条
-
日常生活女性的登台:张爱玲、苏青作品比较谈
-
作者:
王丽丽
来源:
世纪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苏青
平民化
世俗
女性主义
-
描述:
30年代的上海经济突飞猛进,一切的事物都被冠以"摩登"的字样,新感觉派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他们的都市摩登女郎,新感觉派作家将女性他者化、异己化、神秘化,借此来表达对都市的感受。40年代是平民化的时代,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海派女作家的登台,带来了海派女性形象的质变。小说明显体现着一种"从女性的观点出发"的意向,并开启了女性自我书写的时代。
-
日常生活女性的登台:碳爱玲、苏青作品比较谈
-
作者:
王丽丽
来源:
世纪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苏青
平民化
世俗
女性主义
-
描述:
30年代的上海经济突飞猛进,一切的事物都被冠以“摩登”的字样,新感觉派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他们的都市摩登女郎,新感觉派作家将女性他者化、异己化、神秘化,借此来表达对都市的感受。40年代是平民化的时代,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海派女作家的登台,带来了海派女性形象的质变。小说明显体现着一种“从女性的观点出发”的意向,并开启了女性自我书写的时代。
-
哈代和福克纳性别观之比较:以《德伯家的苔丝》与《喧哗与骚动》为例
-
作者:
白晶
王晓姝
来源:
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文学比较
福克纳
性别观
女性主义
-
描述: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威塞克斯文丛"中最经典的作品,而《喧哗与骚动》则是美国作家福克纳最喜爱和最成功的一部小说。从两部作品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在性别观上的异同。从共同点来说,两人塑造的女性形象都非常鲜活而生动,具有光辉和灰暗两种不同形象,符合正常女性的类别。从不同点来说,哈代的性别观流于消极,因此他塑造的女性在命运和男权社会这两座大山面前抬不起头,而福克纳的性别观则相对积极,体现了他朴素的实现公正、男女平等的人文思想。
-
从《婚姻保卫战》中解读中国现代女性
-
作者:
王俊霞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煮夫
女性意识
主妇
现代女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随着明清时代女性主义思想的萌芽,中国的女性从此开始大大觉醒,现代的中国女性已经抛弃了那些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传统观念,从传统的枷锁与束缚中彻底脱壳而出,寻找女性的天地,彰显女性的个性,主妇时代已经在
-
当代印度“新电影”之母:米拉·奈尔的电影追求
-
作者:
胡燕娜
来源:
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拉·奈尔
文化
现实主义
新概念电影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导演米拉·奈尔是印度电影在西方世界的一个标志性人物,更被称为印度"新概念电影"之母。受早期印度电影"新浪潮"的影响,米拉·奈尔在创作中秉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直面印度社会歌舞背后的矛盾和黑暗。同时作为掌握了话语权的女性导演,她将镜头对准长期处于叙事边缘的女性"他者"形象上,力图瓦解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建构女性电影美学。跨语境的生命体验更是让米拉.奈尔承担了印度电影与西方文化观念之间沟通桥梁的角色,自觉将创作根植于全球化语境,以好莱坞的叙事策略包裹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核深情
-
论乔叟的妇女观
-
作者:
张炼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斯妇人
乔叟
妇女观
厌女
女性主义
-
描述:
西方学者对乔叟的妇女观一直颇感兴趣且对此争论不休。许多论者认为乔叟对女性抱有同情,而另外一些论者坚称诗人的女性人物受到了男权主义的厌女传统影响。中国学者对乔叟的女性人物或女性主义研究解读仍有待深入
-
从《以斯贴记》看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策略
-
作者:
靳洁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从属地位
以斯贴记
生存策略
女性主义
女性
-
描述: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从社会地位、性格特点、命运三个方面对圣经《以斯帖记》中两位女性人物瓦实提和以斯贴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从属地位,指出了女性的生存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简论女性意识在《简爱》中的体现
-
作者:
于秋潭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女性意识
平等
简爱
女性主义
-
描述:
《简爱》塑造了一位经历坎坷的女性,敢于与命运相抗争的人物。本文从四个生活场景展示了简爱反抗意识的萌发、发展、成熟和高潮四个阶段。揭开了女性文学的新篇章,宣扬女性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
-
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马灵君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许鞍华
人道主义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许鞍华是香港新浪潮导演的重要代表,影片《女人四十》的成功让她迎来了导演生涯的第二个高峰,自此以后,她的影片多以女性为描写对象。许鞍华作为一位女性导演,其独特的女性视角使其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表现出较为独特的一面。本文在分析其影片中女性形象的基础之上,探讨许鞍华影片中的女性主体意识以及关照女性的立场和姿态。第一章绪论部分中,首先是关于论题的界定,将许鞍华电影创作进行前后分期,以及介绍划分的依据和意义。其次,结合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内地和港台两方面的研究资料,介绍当今学术界对许鞍华及其电影的研究现状,总结出本文所
-
女性主义视角下动画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遆晓倩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动画女性形象
两性理论
文化特征
女性审美
女性主义
-
描述:
则为动画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反映了时代特征与社会的变迁,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主义思潮的出现丰富了性别理论,带来了女性思想解放与社会女性观的改变,也必将在动画女性
<
1
2
3
...
15
16
17
...
21
22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