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153 条
-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
-
作者:
张艳红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意识
媒介批评
女性传者
男性受众
女性主义
-
描述:
当下中国大众传媒不仅对自古以来歧视女性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存在弱意识、不作为甚至推波助澜的态度,而且自身也在不同程度地传播性别歧视内容:强化、暗示女性的传统角色;将女性描画为公共领域的附属者、活跃于私人领域的主角、被看的审美客体。其客观效果是以“唯贤妻良母论”奴化女性受众、以女性视觉化或性对象化的“唯审美对象论”将女性予以商业化利用。广告、电视剧、新闻报道均不同程度涵有“女人味塑造=魅力女人”、“女强人=孤独、不幸福”、“美女=妖魔”等带有偏颇性质的思维强化。其主观意图是维护现有的男性中心秩序,一味迎合受
-
底层打工女性的建构
-
作者:
李秀丽
来源:
中国传媒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想象
底层写作
现代性
性别建构
女性主义
-
描述:
近年来,文坛出现了一批以底层打工女性为表现对象的作品,本文以此类文本为研究对象,在大量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具体文本进行深度解读的同时综合考察各种形式的文本,立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女性主义、意识形态
-
女性主义视角下看普契尼笔下托斯卡音乐形象的塑造
-
作者:
贺梅春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契尼
女性主义音乐批评
托斯卡
音乐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的生活,尤其是对女性人物的形象刻画极具典型性。由于他在作品中对女性的成功塑造引起了批评界的重视,其笔下的女性即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托斯卡》是他现实主义歌剧创作的里程碑,因此倍受人青睐。同时,女性主义及其
-
浅论《第九个寡妇》中的无知形象及其文学意义
-
作者:
庞海琼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第九个寡妇
无知
严歌苓
女性主义
-
描述:
《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2008年出版的小说,在新近的文坛上十分耀眼,引起评论热潮。小说的主人公名叫王葡萄,她把被打成地主恶霸的公公从死人堆里找回来,藏在地窖里20年。在这条具有传奇色彩的线索背后,是一个泼辣的乡下女人坚韧,乐观,淳朴的生活方式。她对于风起云涌的历史和政治世界保持着隔绝和麻木,不知道惧怕,是众人眼中的“傻瓜”,“无知者”,却以其最纯真的善良,最丰沛的原始生命活力震撼着读者。 论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第九个寡妇》中的“无知”形象及其文学意义。 第一方面从文本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第九个寡妇》里,关键
-
《名利场》中贝基·夏普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贾巍巍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萨克雷
《名利场》
女性主义
贝基·夏普
-
描述:
•塞得利。透过这两个女人的悲欢离合,萨克雷关注的是金钱至上和具有阶层意识的男权社会中女人的地位和角色,抨击了提倡维多利亚婚姻家庭观的腐朽、虚伪的社会。 论文着重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
-
论美国学者孙康宜之明清女性文学研究
-
作者:
赵文君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学文化史
明清女性文学
孙康宜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主义研究方面的论著虽已相继被译介到国内,但国内尚未对孙康宜的研究成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再研究。本文在系统研读孙康宜关于明清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研究论著的基础上,探讨了孙氏对明清女性文学作品和明清女性的文学
-
文学文本中的女性意识和话语重构——以当代中国女性小说为例
-
作者:
王晓丽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重构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随即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成当代重要的批评理论之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仅是对女性文学的理论总结和认识,更能为现实中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思路
-
残缺的美
-
作者:
白雁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奥兰多》
《夜与日》
消极派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激进派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作家,伍尔夫从自己的文学实践经验出发,密切关注女性写作和女性文学的发展,以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视野和胸怀,积极探索女性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实践,指出了女性写作与女性生存空间的密切关系;她对意识流小说进行了
-
伍尔夫自己的文学:探寻女性创作力源泉
-
作者:
包爱娣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创作力
性别身份
女性主义
女同性恋主义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文学界最杰出的女性主义先驱之一。伍尔夫对于性别身份的强烈意识转化为她从事文学创作的内动力,并不断激发她的创造力。她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与创作实践为基础,凭借一个女作家敏锐的性别
-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和谐统一:对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戴昭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国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创作思想
思维模式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跨时代的女性。她诞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英国女权主义运动日益兴盛之时,成长于英国妇女为争取选举权而展开轰轰烈烈斗争的年代,耳闻目睹了女性先辈们为获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到20世纪20年代,她有幸分享到了女权运动第一次浪潮的成果-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参政权和就业权。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她先后写下了大量的散文、传记和小说等文学作品,成为英国20世纪最杰出的女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用手中的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崭新的独立生活,为新时代的女性树立了自强不息的榜样,更为重要的是,
<
1
2
3
...
11
12
13
...
14
15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