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阈下的“身体写作”
作者: 坑娟娟   来源: 燕山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身体写作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描述: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身体”逐渐成为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作家加入了“身体写作”中。在这当中,女性主义文学创作迅速升温,性别意识大面积苏醒,“身体写作”俨然成了一道重要的文学景观。但是,像很多西方
五彩世界中的灵魂迷宫
作者: 邓荫金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人类困境   叙事   《金色笔记》   女性主义  
描述: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著名女作家,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长篇小说《金色笔记》是当代世界文学中一部风格独具特色的作品,也是20世纪西方女性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力作,现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全球销量达数千万册。小说内容丰富,叙事手法独特,奠定了莱辛在欧美文坛上的重要地位。虽然有关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研究已有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加以开拓的空间。本文即试图从叙事的角度切入,通过探讨文本叙事技巧和完形意蕴,对小说的思想主题和艺术价值进行解读,揭示其丰富的内涵。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由引言、正文
性别与想象力-新世纪中国女作家长篇小说创作片论
作者: 王曦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意识形态   长篇小说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性别与想象力-新世纪中国女作家长篇小说创作片论
《裸体吃中餐》中华裔美国女性身份建构的和谐模式
作者: 华福翠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裸体吃中餐》   母系小说   身份建构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裸体吃中餐》中华裔美国女性身份建构的和谐模式
残缺的美
作者: 白雁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奥兰多》   《夜与日》   消极派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激进派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作家,伍尔夫从自己的文学实践经验出发,密切关注女性写作和女性文学的发展,以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视野和胸怀,积极探索女性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实践,指出了女性写作与女性生存空间的密切关系;她对意识流小说进行了
伍尔夫自己的文学:探寻女性创作力源泉
作者: 包爱娣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创作力   性别身份   女性主义   女同性恋主义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文学界最杰出的女性主义先驱之一。伍尔夫对于性别身份的强烈意识转化为她从事文学创作的内动力,并不断激发她的创造力。她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与创作实践为基础,凭借一个女作家敏锐的性别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和谐统一:对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戴昭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国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创作思想   思维模式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跨时代的女性。她诞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英国女权主义运动日益兴盛之时,成长于英国妇女为争取选举权而展开轰轰烈烈斗争的年代,耳闻目睹了女性先辈们为获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到20世纪20年代,她有幸分享到了女权运动第一次浪潮的成果-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参政权和就业权。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她先后写下了大量的散文、传记和小说等文学作品,成为英国20世纪最杰出的女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用手中的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崭新的独立生活,为新时代的女性树立了自强不息的榜样,更为重要的是,
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及叙事策略研究
作者: 彭珺洁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女性意识   主题   叙事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从外国文学思潮和中国作家创作的关系角度,以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为背景,对中国当代女作家王安忆作品的女性意识从主题和叙事策略的角度进行文本细读,并就其形成原因进行
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写作初探
作者: 左小清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网络媒介   女性意识   消费文化   欲望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繁荣成为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网络时代的来临更是将女性写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网络媒介给女性文学带来哪些变化?女性写作在网络时代呈现出怎样的独特面貌?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对此加以研究。 第一章主要阐述两个问题:一是网络媒介特征给女性文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二是网络空间中的女性书写呈现出的实际特征——即欲望的狂欢。第二章从正反两个方面评述网络女性写作的意义。通过追溯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网络女性写作首先具有启蒙性质和追求解放的积极意义;但是深入考察网络时代的
从徘徊到颠覆的转变
作者: 易春华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颠覆   徘徊   乔治·爱略特   女性主义  
描述: 安吉拉·卡特(1940-1992)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她的女性主义观独具特色。本文着力于分析她在其最后一部小说《聪明的孩子》中所体现出的颠覆性的女性主义观,与之相对比的是乔治·爱略特在《弗
< 1 2 3 ... 65 66 67 ... 96 97 9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