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金婚》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
作者: 吕晖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人物形象   悲剧意义   《金婚》  
描述: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而以女性主义理论的眼光关照该剧的女性人物形象,从家庭生活中男女性别的不平等性以及时代文化背景的影响性两个角度,透视出,无论从婚姻、家庭、人性、时代的文化背景,在女性人物群像中无一例外地透视出典型的悲剧意义,而达到揭示《金婚》所具有的社会文化意义的目的。
美国当代戏剧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解读《三个高个子女人》
作者: 尹来莹   王琳娜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自我意识   觉醒  
描述: 本文主要运用自我意识理论解读阿尔比于1994年第三次摘得普利策桂冠的经典剧作《三个高个子女人》。通过分析剧中三位女性人物的自我意识从沉睡到觉醒的过程,阐述了女性在社会教化过程中接受了命运的定义的错误,以期来唤起女性的觉醒。对该剧本的解读不仅探讨美国当代社会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有利于从女性角度探讨当代社会的价值观等严肃的社会问题。
女性主义视角下《武媚娘传奇》的解析
作者: 刘晓华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武媚娘传奇》   他者  
描述: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自热播后,曾一度引起了国内外的热议和评论,其中有对剧中的服饰文化热评的,还有对剧中女一号范冰冰饰演角色的评论。也有许多文人志士从历史的角度对武则天的功过做了分析和评论的。但很少有人对剧中的女性人物的命运做深入分析的,尤其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主要女性人物做深入分析的就更少了,本文就将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来分析剧中的主要女性人物的他者形象,以及片中女主角武媚娘-武则天如何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个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中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最终由他者的境地逐步走向独立自我。
比较高等教育中的女性研究
作者: 解群   来源: 黑龙江高教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教育   女性研究   比较高等教育  
描述: 比较高等教育关注女性研究领域,涵盖内容非常丰富,有女性教育的史料研究、现实问题研究,还有对女性研究的进展、女性主义理论以及性别与教育进行的研究。对比较高等教育中涉及时间跨度自公元前200年至今的全球视野下的女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提供有益的启示。
文学叙述与性别建构:对中国现代文学及其研究的一种考察-评《被建构的女性-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
作者: 刘新锁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理论提升   创新  
描述: 《被建构的女性》-书在借用女性主义理论进行文学批评和研究时,就如何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而避免其绝对性和片面性的偏颇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作者时研究对象的“感同身受”的切身性以及由此获得的一种学术研究的“在场感”使女性的研究理论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论“后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理论的历史分期
作者: 黄华   来源: 新视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后女性主义   历史分期  
描述: 后女性主义是一个被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运用但颇具争议的术语,对其概念的界定通常与女性主义理论的历史分期联系在一起,但当前关于后女性主义概念的三种理解各有偏颇。应该从女性主义理论转型的视角,结合妇女运动发展历史来理解这一概念。以后现代女性主义为代表的后女性主义,表明女性主义不仅在学科建制,而且在思想观念、方法论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多元共生的理论新格局。
波伏娃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作者: 罗婷   王芳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理论   波伏娃   中国  
描述: 作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大师与存在主义作家的波伏娃 ,为中国读者所喜爱。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她的女性主义理论 ,尤其是《第二性———女人》在中国学术界广为流传 ,为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 ,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波伏娃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作者: 罗婷   王芳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理论   波伏娃   中国  
描述: 作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大师与存在主义作家的波伏娃 ,为中国读者所喜爱。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她的女性主义理论 ,尤其是《第二性———女人》在中国学术界广为流传 ,为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 ,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全文:作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大师与存在主义作家的波伏娃 ,为中国读者所喜爱。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她的女性主义理论 ,尤其是《第二性———女人》在中国学术界广为流传 ,为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 ,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走入高校的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理论:“女性文学与文化”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李东晓   阎华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文学批评   “女性文学与文化”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女性学教学   高校   综述   参与式性别培训  
描述: 2004年7月,由“发展妇女和社会性别在文学文化中的学科建设项目组”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妇女文化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的“女性文学与文化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香港、台湾、美国及全国各地的五十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学者们就女性文学批评基础理论、高校女性文学教学方法、性别文化与现代教学手段等专题进行了研讨。
女性文学研究的现实境遇
作者: 林丹娅   来源: 光明日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文学话语   女权运动   女性话语   女性研究   女性主义批评   八九十年代   女性文学研究   现实境遇   理论话语  
描述: 女性文学研究的现实境遇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