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台湾的接受与影响
-
作者:
丁伊莎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台湾
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接受
-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一经传入中国台湾,就迅速被台湾女性主义者接受.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台湾的兴起满足了台湾女性文学蓬勃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台湾的接受、兴起和发展,揭示了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不断发展的成因,总结了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贡献.
-
寻找自我的女人们——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
作者:
吴海燕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中国小说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赛珍珠
-
描述: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中国妇女一直处于被忽略甚至被遗忘的境地。她们成了沉默的他者—没有人知道她们在想什么,真正需要什么。即便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她们的形象也被那些男性作家按照所谓的男性标准肆意歪曲:她们或被描绘成笼罩着光环的圣母,或被勾勒成一尘不染的天使,要么就被斥为妖艳妩媚的荡妇,愚昧无知的农妇或是令人不齿的泼妇。在男性作家的笔下,他们被赋予了慈爱善良、纯洁无瑕、温柔贤淑的美德,或是卑鄙无耻的个性特征。她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遵循男性的标准,她们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而在美国作家赛珍珠的笔下,她们第一
-
斯达尔夫人的女性意识探析
-
作者:
张云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斯达尔夫人
女性意识
《苔尔芬》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斯达尔夫人是法国19世纪初才华横溢的女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本文主要借鉴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状况对斯达尔夫人创作中的女性意识进行分析,以达到对其作品和女性意识准确、深入的把握与定位。在引言部分,首先简要概括总结了国内外斯达尔夫人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本文的写作角度。正文部分主要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主要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特征及其主张、女性主义批评与女性意识两个方面来介绍。第二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之一。主要以斯达尔夫人的论著《论文学》为依托,对其思想
-
男权社会的一曲女性悲歌
-
作者:
石红英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生存悲剧
男权社会
女性悲剧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缺失
-
描述: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小说家。《远大前程》是其后期作品,也是其思想上较为成熟的作品。当今国内外对于《远大前程》的研究已经从以往的侧重思想内容的分析到以综合研究为主,全面分析作品,形成了多元并存的研究格局。其研究重心也突破了单纯探讨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狄更斯作品对社会的批判、狄更斯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及其强烈的幽默感的一元发展的局面,整体性的综合研究占了较大的比重。随着社会科学和文艺理论的发展,人们对狄更斯作品的认识已不再局限于仅仅从历史的和形式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是从女性主义
-
新时期以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流变
-
作者:
陈静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域性
身体写作
女性文学
本土化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新时期以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流变
-
Distortion of Female Image-An Image Analysis of Madeleine in Herzog by Saul Bellow
-
作者:
冯运杰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赫索格》
形象扭曲
抗拒性阅读
索尔•
贝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美国著名犹太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Saul Bellow)的小说《赫索格》(Herzog)出版后成为当时的畅销书,创造了高级知识分子出版畅销小说的奇迹,受到了各种文化层次读者的一致好评。它幽默的笔调、自嘲的口吻、绵延的思想、繁杂的情节、国际性身份的人物与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它让人不忍释卷。而在这之外,它又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至60年代美国犹太人的现实生活,特别表现了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在美国文化社会的奋斗历程,揭示了夹在历史与现实、边缘与主流、物质与精神的矛盾之间的痛苦
-
肖沃尔特与女性主义诗学建构策略
-
作者:
彭荻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略
女性主义文论
女性批评
女性主义诗学
女性主义批评
沃尔特
文学史
女性文学
诗学建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伊莱恩.肖沃尔特(Elaine Showalter)是英美女性主义批评领军人物,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一直活跃在女性主义批评的最前沿,在女性文学史及女性主义文学经典的建构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建构两个方面均有杰出的建树,有人称她是美国女性主义文论之母。她的两篇重要论文《走向女性主义诗学》(1979)、《荒野中的女性主义批评》(1981)以及其它论文比较集中地阐明了她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也成为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英美女性主义批评绝对不可忽视的人物,我国从80年代末至今对她多有介绍,程锡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