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失落】搜索到相关结果 14 条
-
当代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困境剖析
-
作者:
李娜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失落
回归
历史剧
女性
-
描述:
由于宗法社会男尊女卑观念的限制,历史题材创作中女性形象存在着被遗忘、扭曲等缺憾,而在当代影视文学作品中,女性虽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重新回归到历史的天空里,然而却面临着沦为陪衬点缀乃至被肆意涂抹,成为大量“政治+战争+爱情”的模式化情节中的爱情底料等新问题,呈现出一种表面繁荣的状态,因此急需内省与反思,以期在合乎时代背景的定位下塑造出大量的经典形象。
-
失落与成长——论中国无声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变迁
-
作者:
姜庆丽
来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长
无声电影
失落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国早期电影尤其是无声电影时期,女性形象在影片中多是被当做一种视觉奇观和情节剧中特定的消极形象存在着。二十年代银幕内外的女性角色和身份一直处于一种失落状态,直至二十年代末期,女性角色才开始成长为有主
-
当代历史题材影视及创作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困境剖析
-
作者:
李娜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失落
回归
历史剧
女性
-
描述:
由于宗法社会男尊女卑观念的限制,历史题材创作中女性形象存在着被遗忘、扭曲等缺憾,而在当代影视文学作品中,女性虽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重新回归到历史的天空里,然而却面临着沦为陪衬点缀乃至被肆意涂抹,成为大量“政治+战争+爱情”的模式化情节中的爱情底料等新问题,呈现出一种表面繁荣的状态,因此急需内省与反思,以期在合乎时代背景的定位下塑造出大量的经典形象。
-
激扬与失落:“十七年”女性文学的背景与风貌
-
作者:
孙丹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激扬
女性意识
失落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文学是指由女作家创作的,反映女界人生、体现女性意识的文学。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处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因此需要将女性文学的界定放宽,本文取一种比较宽泛的说法,即凡是女作家的创作都可以称为女性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两次女性文学创作的高潮,一为“五四”,一为“文革”后的“新时期”。“五四”时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发轫期,而“新时期”则是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多年沉寂之后的爆发期,这两个时期的女性文学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十七年”女性文学则夹在这两个高潮之间,在她们耀眼光芒的反射下显得黯淡无光,几乎面临着被遗忘
-
关于现当代中外诗歌及其比较(二) 一种冷静的失落:论毕晓普诗歌中的性别转换
-
作者:
盛艳
盛俐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化
毕晓普诗歌
女性身份
失落
性别跨越
-
描述:
对20世纪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的女性身份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述,可以从四个层面阐发毕晓普代表作中的性别转换:1.毕晓普的童年创伤与母亲的缺席:毕晓普对于母性身份的恐惧和逃避从根本上
-
一种冷静的失落:论毕晓普诗歌中的性别转换
-
作者:
盛艳
盛俐
来源:
江汉学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化
毕晓普诗歌
女性身份
失落
性别跨越
-
描述:
对20世纪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的女性身份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述,可以从四个层面阐发毕晓普代表作中的性别转换:1.毕晓普的童年创伤与母亲的缺席:毕晓普对于母性身份的恐惧和逃避从根本上
-
论毕飞宇小说的女性尊严书写
-
作者:
王建华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尊严
坚守
失落
毕飞宇
追寻
-
描述:
意识觉醒过程中的失落与坚守,揭示毕飞宇透过其笔下人物对当代中国女性尊严意识觉醒的思考和诠释,凸显其作品中女性尊严意识书写的价值与意义。论文认为,毕飞宇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从先锋到现实,从隐喻到世俗,从耽于
-
永恒的家园与失落的情感:贾平凹小说创作文化心态探析
-
作者:
刘宇凡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失落
贾平凹
家园
矛盾
小说
-
描述:
的文化特征,分析这一精神家园遭受现代文明冲击之后作家所体验到的精神失落,揭示作家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撞击中所具有的
-
从《最蓝的眼睛》和《秀拉 从《最蓝的眼睛》和《秀拉》看黑人女性的自我身份追求 看黑人女性的自我身份追求
-
作者:
毕娜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身份
失落
黑人女性
托尼莫里森
寻求
-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享誉文坛的杰出美国女性作家,她于1993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她的作品就引起了国内外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她在文坛的地位与影响也与日俱增。作为一名非裔美国女性作家,莫里森的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对美国黑人前途的极大关注。以往的黑人作家着重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刻画黑人所遭受的种种不公正待遇,而莫里森更加关注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的作品大都与其苦难命运紧密结合,重在唤醒其自我意识以及对其自我身份的认同。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能够深入到黑
-
生命意识的张扬与失落——《雷雨》女性形象再阐释
-
作者:
何光超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戏剧
精神失常
毁灭
生命意识
失落
张扬
阐释
悲剧
女性形象
《雷雨》
-
描述:
生命意识的张扬与失落——《雷雨》女性形象再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