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天使】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圆地文子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夺朱记——三部作》《饥饿岁月》《女人的路》《妖》《女面》为例
-
作者:
陆颖博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圆地文子的投影
巫女
内心要素
天使
-
描述:
圆地文子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夺朱记——三部作》《饥饿岁月》《女人的路》《妖》《女面》为例
-
19世纪俄罗斯小说中的“天使”与“妖妇”
-
作者:
刘爽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9世纪俄罗斯小说
妖妇
女性形象
天使
-
描述:
其中的男性作家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则必然带有男性中心主义倾向。 本论文尝试借运用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天使”和“妖妇”术语,借助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结合社会学
-
天使或妖魅: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谱系——前言
-
作者:
张清华
来源:
长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前言
谱系
女性形象
天使
-
描述:
在非洲草原上,一只母狮正以闪电般的速度扑向它的猎物。当它如此迅猛和强悍地扑向一只瞪羚的时候,丝毫也没有表现出一个“女性”的犹豫和怜悯、温柔和纤弱。相反,以一群嗷嗷待哺的乳狮的名义,它以生存者固有的勇气与力量同各种危险较量着。
-
塔吉雅娜形象塑造的男性期待
-
作者:
许琳琳
王小明
阿丽提那依·木合塔尔
来源:
理论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母
塔吉雅娜
男性期待
婚姻
天使
-
描述:
塔吉雅娜的形象塑造经历了三个阶段:天使少女,成熟贵妇,完美圣母,而每个阶段的女性形象都是男性在男权文化中心下以自己的精神导向和心灵需求塑造而成。
-
恶魔与天使—《蝴蝶梦》中吕蓓卡和“我”的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张树光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蝴蝶梦》
恶魔
“我”
天使
吕蓓卡
-
描述:
”代表男权社会下传统的女性形象,吕蓓卡则拥有叛逆的思想。“我”是故事的女主人公,是整个故事发生的亲历者与讲述者,整篇故事是善良如天使般的“我”讲述了心如恶魔的吕蓓卡。本文将通过对“我”与吕蓓卡的人物形象分析,来揭示出男权社会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
-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阐释伍尔夫的“天使”复归之路*
-
作者:
邱高
罗婷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女性主体意识
弗吉尼亚·伍尔夫
天使
两性和谐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女性主义先驱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开创者,为西方女性主义诗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天使"一词本源于宗教范畴,然而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发生了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加深
-
全文: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女性主义先驱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开创者,为西方女性主义诗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天使"一词本源于宗教范畴,然而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发生了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加深
-
“天使”与“恶魔”——波特短篇小说《绳子》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龚娜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平等
传统
魔鬼
天使
矛盾
女性
-
描述:
凯瑟琳·安·波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她主要以短篇小说蜚声于美国文坛。《绳子》是其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妻子这一女性形象格外突出。一方面,作为被丈夫定义的“天使”,她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
-
在天使与妖妇之外:朴素的或常态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琪琪
来源:
长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朴素
女性主义文论
男性作家
文学想象
妖妇
女性形象
天使
男性中心主义
-
描述:
文学史的最初发展阶段.女性形象大多出自男性作家之手。女性主义文论著作《阁楼上的疯女人——女作家与十九世纪的文学想象》中,曾经概括过传统男性中心主义文学文本中通常的女性形象.“女性的形象往往被描述和塑造成这样两类:天使和妖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