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天使抑或恶魔?——《绛红雪白的花瓣》的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黄冬梅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恶魔   维多利亚时代   叙述视角   天使   女性形象  
描述: 《绛红雪白的花瓣》是一部传统手法与后现代思想结合的新维多利亚小说经典之作。作者以两位女主人公的命运为主线,在塑造人物的矛盾和复杂性的过程中,运用叙述视角的变化,从男权主义视角进入小说,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走出小说,从而建构和颠覆了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恶魔与天使的女性形象二分论。
天使”与“肚脐”——隐喻下的法国女性形象
作者: 屈静   来源: 世界文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肚脐   法国女性形象   《庆祝无意义》   天使  
描述:天使”与“肚脐”这两个意象在米兰•昆德拉2014年的最新之作《庆祝无意义》中频繁出现。“天使”联系到的是夏尔的母亲,而“肚脐”引发的是阿兰对其母亲的回忆。但昆德拉借这两个意象向我们展示的却是两个
天使还是妖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论《白雪公主》中的两类女性形象
作者: 张伊伊   来源: 参花(文化视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白雪公主   妖妇   天使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对传统文学中"天使/妖妇"这两类对立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一直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关注重点。童话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同样存在这种对立,其背后体现出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和摧残。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对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中"天使和妖妇"这两类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看法。
从恶魔、天使到理想女性
作者: 刘露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完美女性   恶魔   《面纱》   天使   女性主义  
描述: 《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方法,对该作品中的主人公凯蒂个人历程的三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恶魔”“天使”及“完美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凯蒂形象的变化,论述她作为女性的主体意识是如何一步步摆脱男性主义的桎梏,开始觉醒。
塔吉雅娜形象塑造的男性期待
作者: 许琳琳   王小明   阿丽提那依·木合塔尔   来源: 理论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母   塔吉雅娜   男性期待   婚姻   天使  
描述: 塔吉雅娜的形象塑造经历了三个阶段:天使少女,成熟贵妇,完美圣母,而每个阶段的女性形象都是男性在男权文化中心下以自己的精神导向和心灵需求塑造而成。
恶魔与天使—《蝴蝶梦》中吕蓓卡和“我”的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张树光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蝴蝶梦》   恶魔   “我”   天使   吕蓓卡  
描述: ”代表男权社会下传统的女性形象,吕蓓卡则拥有叛逆的思想。“我”是故事的女主人公,是整个故事发生的亲历者与讲述者,整篇故事是善良如天使般的“我”讲述了心如恶魔的吕蓓卡。本文将通过对“我”与吕蓓卡的人物形象分析,来揭示出男权社会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
从恶魔、天使到理想女性——论《面纱》中主人公凯蒂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 刘露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完美女性   恶魔   《面纱》   天使   女性主义  
描述: 《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方法,对该作品中的主人公凯蒂个人历程的三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恶魔”“天使”及“完美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凯蒂形象的变化,论述她作为女性的主体意识是如何一步步摆脱男性主义的桎梏,开始觉醒。
论周大新小说中的男权意识
作者: 王颖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传承   周大新   妖妇   男权意识   天使  
描述: 作为男性作家的周大新,男权意识在他的小说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论文通过对作家笔下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的研究和男性形象的阐释及作家本人文化心理传承的分析,揭示出周大新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这种男权意识是中国社会的传统,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性。
天使与魔鬼: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角度看海丝特和查泰莱夫人
作者: 朱雪艳   容新芳   来源: 大学英语(学术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字》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魔鬼   天使  
描述: 的人物查泰莱夫人康妮。男性作家的笔下,女人不是被描写为温柔、美丽、顺从的"天使"形象,就是被描写为淫荡、风骚、心狠手辣的"魔鬼"形象,海丝特与查泰莱夫人无疑成为他们笔下的"天使"与"魔鬼"。作者主要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对比分析海丝特和查泰莱夫人如何成为"天使"和"魔鬼"。
评电影《毕业生》中女性角色塑造的失真性
作者: 谷晓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中心意识   父权社会   他者   性对象   天使  
描述: 从男性中心意识出发,电影《毕业生》中的女性形象被塑造成为供观众窥视的性对象,失语的摆设,和隐忍克制的“天使”。在这一过程中,女性被物化成为父权社会中男人居主导地位的“他者”,始终处于受支配和从属的地位,而无法确立真实的自我身份。本文根据女性主义理论,来探讨《毕业生》中女性角色塑造的失真性。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