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困境】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灵与肉困境中的女性觉醒:秦巴子《身体课》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林子力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身体
困境
女性形象
-
描述:
"这一普遍敏感区。而小说中塑造的为数不多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通过对其细致的心理与精神分析,深刻的描画出在灵与肉的双重困境中女性的挣扎以及女性对社会、人生、自我以及身体的深入思考与觉醒重生。
-
女性文学的二朵奇葩:《觉醒》与《黄色壁纸》中女性意识的对比分析
-
作者:
刘雪寅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觉醒
困境
女性形象
-
描述:
其禁锢和束缚下的自我觉醒和反抗。小说各塑造了二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从而在二类女性形象的对比中揭示女性面对实现自我价值和履行的家庭责任所觉醒后面临的困境。本文从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人物形象入手,阐述了小说所体现的不同的女性觉醒意识极其深远意义。
-
浅析女性文学的出路
-
作者:
郭晓
来源:
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困境
女性主义
出路
-
描述:
新时代的女性文学应该在适度批判的同时思考和谐共存的路向,只有这样,才能团结社会中的男性支持,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以批评文学为中心的历史长河中,批判性多于建设性;在当代,只有将建设性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汇于其中,才能挽救女性主义文学,形成两性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
-
“五四”女性文学的伦理困境
-
作者:
杨小青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困境
伦理
五四
女性
-
描述:
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五四"女性文学在爱情与母爱的冲突、灵肉一致爱情的难寻以及婚姻和事业的矛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的伦理立场和伦理观念,也展现了女性所处的有别于男性的伦理困境,由此开辟了新的精神领域,极大冲击了父权制的伦理传统。
-
困境中倔强地生长——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过程中的困境与希望
-
作者:
鲁鹏飞
来源:
参花(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希望
困境
本土化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过程推动了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深入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缺乏女权运动背景、形式单一极端化、忽视艺术形式探索等问题。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应着眼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发展实际,敢于突破传统、与时俱进,在困境中寻找希望。
-
对《亲爱的生活》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赵友岩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寻求生命的完整
束缚
困境
女性主义
-
描述: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当代文坛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写的是城市郊区小镇中平民的爱情和日常生活,而涉及的却都是和生老病死相关的严肃主题。她的笔触简单朴素,但却细腻地刻画出生活平淡真实的面貌,给人带来很真挚深沉的情感,简单的文字带来丰厚的情感。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甚至将门罗称为“当代契诃夫”,而在很多欧美媒体的评论中,都毫不吝啬地给了她“当代最伟大小说家”的称号。2012年出版的小说集《亲爱的生活》是门罗最新的一部作品,也是她宣布停止写作之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小说集由
-
论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中现代女性的困境
-
作者:
陈惠星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困境
美国三部曲
女性人物
-
描述:
菲利普·罗斯是继索尔·贝娄之后当代美国文坛极具影响力的犹太作家之一。在五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菲利普·罗斯共出版30余部小说,荣获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等各类重大奖项。他创作的“美国三部曲”,即《美国牧歌》(1997)、《我嫁给了共产党员》(1998)、《人性的污秽》(2000),被誉为美国社会的“问题小说”,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极大关注。但有关菲利普·罗斯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种族身份、后现代主义、伦理道德指向等,且多聚焦于男性主人公,而对他作品中的广大女性人物研究不够充分。菲利普·罗斯曾被批评家指责为厌恶女性
-
困境与幻想:对田纳西威廉斯三部剧的研究
-
作者:
李晔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幻想
困境
幻灭
田纳西·威廉姆斯
逃避
-
描述:
田纳西·威廉姆斯(1911-1983)是美国二战后最被认可和最广为人知的剧作家之一。本论文将从文化和心理的角度对威廉姆斯的《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和《青春甜蜜鸟》这三部戏剧中边缘人物的困境
-
女性,消费,困境—西奥多·德莱赛《欲望三部曲》中的女性之殇
-
作者:
唐红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欲望三部曲》
困境
悲剧
消费
女性
-
描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逐渐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消费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显,炫耀性消费成为社会时尚。人们购买商品时不仅注重其使用价值、满足于其使用功能,更是把商品当作显示其身份地位的符号。西奥多·德莱塞秉承时代风候,“体现了那个时期全部特有的题材,使得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变革”。在他的众多作品中,跨度长达半个世纪的《欲望三部曲》很好地展现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状况和消费风貌。本文运用消费文化理论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探讨了德莱塞《欲望三部曲》中女性的尴尬处境——兼是消费者和消费品的尴尬处境、其在消
-
内米洛夫斯基小说中的女性身份研究
-
作者:
王晶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犹太人
内米洛夫斯基
身份
女儿
母亲
困境
-
描述:
从17世纪至今,身份问题一直是文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战争导致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使得身份问题一度成为学术界炙手可热的讨论话题,尤其是用来考察移民、亚文化成员、边缘群体以及在全球化中发生急剧社会转型的民族的身份认同等。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是出生在俄国生长在法国的犹太女作家,她以俄国十月革命、一战为背景,塑造了一系列形色各异的女性形象。论文从作家的特殊的身份入手,结合犹太民族的历史及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探究这些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论文分七部分对内米洛夫斯基的身份及其作品中的女性身份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