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哈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80 条
-
还乡之路:《还乡》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姜剑
来源: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还乡》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生态伦理
和谐
-
描述: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的乡间景象与鲜明的女性形象是他创作的典型特点。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他的第一部经典悲剧《还乡》,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作家视野中自然与人特别是与女性的微妙关系以及女性命运与自然命运的关联,并深刻感受到哈代深切的生态和女性关怀。
-
从生命本体到自我价值追求的幻灭
-
作者:
李金杰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代
人性
女权主义
生命本能
身体
爱情
-
描述:
本文从生命本体论角度,把哈代“威塞克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为一个系统加以观照,从而揭示她们自我价值追求的动因、途径和悲剧结局的产生及其原因。创新之处在于抛开个案研究法、性格分析法、单纯社会学批评法
-
自然·女性: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哈代小说
-
作者:
李千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代
生态观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观
解放
“符号化”
二元制
-
描述:
托马斯·哈代作为一个世纪之交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既继承了维多利亚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精神和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开启了现代小说新的思想和艺术特征之门,由此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研究哈代作品的文章
-
命运交错在卡斯特桥
-
作者:
何宁
来源:
文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坚毅地
伊丽莎白
哈代
人物命运
阅读模式
个人与社会
命运?3734
交错
文学批评家
女性人物
-
描述:
命运交错在卡斯特桥
-
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女性形象的他者气质
-
作者:
唐美华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男性作家
菲勒斯中心
他者
女性气质
二元对立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威塞克斯
小说
-
描述:
"在最纯粹的男人的角度里,即使最独特的见解,也往往笼罩着社会规定的意识和影子,她沉迷于美妙深化的瞬间,却把日常的沉沦期间的现实变成虚无。于是女人消失了,成为寻求
-
简析哈代《还乡》的生态女性主义
-
作者:
张文博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明进程
典型意义
哈代
性格小说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环境
还乡
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形象
人类中心主义
-
描述:
小说《还乡》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小说以悲剧形式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冲突与矛盾,成为其文学生涯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环境与性格小说。小说将环境锁定在作者哈代的故乡多塞特郡,讲述了近代英国的崛起与发展
-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母性魅力解读
-
作者:
王珺玥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智慧
生活
文学作品
苔丝
参照物
女性形象
纯洁
父权意识
下层阶级
-
描述: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父权意识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女性通常都被描述成下层阶级的参照物,通过女性来对比出男性的伟大和高尚。而《德伯家的苔丝》这部文学作品通过主人公苔丝同生活抗争的过程,体现了自身丰富的女性魅力,她性感而智慧,坚韧而美丽,哈代通过《德伯家的苔丝》给读者塑造了一个
-
悲而不伤 哀而不怨:在苔丝的悲惨命运中透析其女性魅力
-
作者:
刘博
来源:
飞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叛逆精神
传统价值取向
新女性形象
道德习俗
世俗
苔丝
真实反映
西方社会
道德标准
-
描述:
哈代的小说塑造了一群不同于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的新女性形象。通过从社会、历史、政治、法律、宗教、道德习俗等各方面对这些新女性形象进行评述和塑造,这些形象的塑造也是19世纪以来英国和整个西方社会人们精神与思想上所经历的种种动荡与危机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作家
-
解构与重构——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女性观
-
作者:
梁巧娜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英国作家
哈代
世界文学史
女性观
《德伯家的苔丝》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勤劳美丽的女子苔丝因其真诚和坦率而陷入灾难深渊的爱情故事。自1891年出版后,这部小说就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女主人
-
两朵凄然凋落的救逆之花--子君与淑·布莱得赫比较
-
作者:
马容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无名的裘德》
《伤逝》
悲剧
英国
托马斯·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哈代与鲁迅相继塑造了两个叛逆的女性形象--淑·布莱得赫与子君,前后相隔30年,两个女性从叛逆到毁灭有着许多相似。前人对这两个悲剧的叛逆女性未曾做过比较,本文就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究造成她们悲剧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