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周大新小说的民俗意蕴
作者: 李丹宇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原型   周大新   民俗事象   民俗小说   民俗叙事  
描述: 民俗不仅是文学的中介和渊源,而且是作家文学丰厚的创作土壤,而小说这种包含较大社会容量的文学体裁则更是与社会习俗唇齿相依。事实上,古今中外的大多数小说无不包蕴着民俗因素。周大新是新时期以来众多着力从传统的民俗生活中开拓创作意境的作家之一。他把创作的支点深扎于故乡南阳盆地,书写着盆地的自然风貌、民风民俗、文化积淀,从而构筑起自己独特的文学世界。笔者从文学的民俗学研究方法切入,展示、剖析、论述周大新小说中丰富的民俗表现及其深厚的民俗意蕴。 论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
欢笑与悲戚——周大新笔下的女性世界
作者: 谢颖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文学道路   女性世界   伏牛   盛云   周大新   对读   一个女性   女性写作   思想价值  
描述: 一、周大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周大新的在创作时把目光更多投注在女性身上,他笔下女性有着自己迥异的鲜艳特征和强烈个性,她们的性格或是温婉质朴,或是热烈奔放,或是果敢坚强,这也注定了这些女性会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历程。想要探寻周大新笔下的女性世界,有必要从社会、历史、文化的广阔视野和地域文化的特殊视角解读周大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一步探析作者的心理文化,揭示其创作女性形象的思想价值、文化意蕴。
寻找女人──周大新小说创作的潜在精神向度
作者: 梅蕙兰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文学形象   寻找女人   小说创作   女性世界   文学创作   周大新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传统文化  
描述: 寻找女人──周大新小说创作的潜在精神向度梅蕙兰(河南省社科院文学所)在周大新的小说创作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现象,就是他善于写女人,也长于写女人。他笔下的女人,无论是主用、配角、用墨多少,也无论是他精心刻划的,还是大致勾勒的,大部能有灵有魂栩栩如生...
盆地精神的延续与扩展
作者: 李琨   来源: 躬耕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扩展   创作实践   南阳盆地   新世纪   楚长城   小说创作   周大新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精神  
描述: 1.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这几年,应该算作是周大新长篇小说创作的多产之年。从2000年回溯至他走上文坛,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他仅仅完成了两部长篇:《走出盆地》和《第二十幕》。2000年至今,短短五、六年的时间,他就向读者提供了三部长篇:《21大厦》、《战争传说》,以及这部获得茅
周大新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
作者: 张德礼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情节   南阳盆地   现实主义   小说创作   理性精神   周大新   地域文化色彩   女性形象   史诗意识   “官本位”意识  
描述: 周大新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
乡村拟想、介入叙事与史诗追求:论《湖光山色》与周大新模式
作者: 刘永春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作家   茅盾文学奖   周大新   小说文本   中国乡村   人物形象   农村发展   中国农村   史诗   女性人物  
描述: 周大新的《湖光山色》讲述当代中国农村的变迁与女性命运的变化,颇具历史感,并因为荣获茅盾文学奖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高度评价的同时,部分评论家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的甚至极为尖锐。若将《湖光山色》还原到周大新的小说创作史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属于周大新模式的又一个典型文本,是周大新笔下的历史之藤结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