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后殖民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觉醒解构建构--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女勇士》
-
作者:
魏琴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后殖民女性主义
他者
话语权
-
描述:
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来探究汤亭亭作品中华裔女性人物为冲破种族,性别,阶级差异所做的努力,并试图分析《女勇士》中华裔女性为争取话语权和寻求文化身份所做的斗争是研究她作品的一个切入口.通过身份解构和建构从他者到自我,华裔女性有了明确的身份.
-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域下《紫色》研究
-
作者:
姜玉威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紫色》
爱丽斯·沃克
-
描述:
本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活跃在美国的文坛。爱丽丝·沃克无疑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的作品就是一幅幅黑人斗争的画卷,国内外女性主义研究者的研究热情也日益高涨。爱丽斯·沃克对南方妇女共同生活的经历与体验的深切理解与她的文学创作是息息相关的.她将性别政治同种族斗争及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表明了一种异于白人女权主义者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立场。沃克的《紫色》在1982年一出版,便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1983年它荣获美国文学界的两项大奖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是迄今
-
刻板书写与自我定义:论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中的形象批评
-
作者:
肖丽华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形象批评
自我定义
-
描述:
后殖民女性主义形象批评致力于清理文学经典中的"第三世界女性"形象,她们指出了支配性形象背后的权力关系及其危害,号召后殖民女性能在重写经典和自我定义新形象中摆脱刻板印象,走向新生。
-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汤亭亭的《女勇士》
-
作者:
李丽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女性失语
话语权
女性主体地位
-
描述:
汤亭亭是当今最有影响力,在欧洲、北美、澳洲三地拥有读者最多,入选文集及教材最多的当代美国作家,同时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亚裔作家之一。1976年她的处女作《女勇士:一段与鬼为伍的女孩的童年回忆》的发表使她声名大噪。该书以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手法、丰富的文化形象和奇特的故事传说震撼了当代美国文坛,丰富了美国文学的内涵,并获得该年度“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非小说类奖。克林顿更是赞誉此书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不仅标志着华裔文学在美国主流文学史上开始占有一席之位,更吹响了华裔女性作家用手中的笔向权威挑战的号角,也使她步入
-
“出生”与“出路”:从后殖民主义视角看简爱与梅森女性话语权得失
-
作者:
孔令杰
来源:
时代报告(学术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后殖民女性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
《藻海无边》
帝国主义中心
-
描述:
启发于诸多国内外学者对于西方女性主义的看法和探讨,基于《简·爱》与《藻海无边》两部姐妹著作,以及对其中主要女性人物简爱与梅森的命运、男权反抗经历与结局的分析比对,从后殖民主义批判的角度,审视二者女性话语权的得失.更得出二者因为“出生”不同而各寻“出路”的状况完全符合帝国主义中心原则.吉恩·里斯通过《藻海无边》达成对帝国主义霸权的批判与讽刺,用实际行动打破西方女性主义的局限性.
-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所罗门之歌》
-
作者:
王英英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斯皮瓦克
身份
后殖民女性主义
黑人女性
《所罗门之歌》
-
描述:
本文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这一视角来分析《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女性身份和主体性的重构,从而为这部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使她能够以特有的视角来审视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并以小说这种形式来关注和记录黑人女性的命运。后殖民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由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批评理论。不同于西方女性主义,这一理论强调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尤其是第三世界女性的呼声和诉求。《所罗门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