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灶神之妻》的后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江玉梅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第六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后女性主义   谭恩美   《灶神之妻》  
描述: 谭恩美是美国著名华裔小说家,她于1991出版了第二部作品《灶神之妻》,这是她继《喜福会》问世以来的又一部成功作品。《灶神之妻》是一部很具有典型意义的后女性主义作品。正如后殖民理论家们所阐述的,自从殖民主义出现后,文化殖民化便是其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美国少数民族的华裔作家,谭恩美深刻认识到这种文化殖民不仅仅发生在后殖民国家本土,同样还发生在美国的边缘民族中。同时她还站在女性的视角上洞察了文化压迫带给跨文化语境中生存的女性的双重痛苦。因此,她在《灶神之妻》中不仅重塑了作为一个美籍华人的身份与自我,对"文化霸
电影《芳心之罪》的南方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朱丹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贝丝·亨利   南方女性形象   《芳心之罪》   后女性主义  
描述: 电影《芳心之罪》(Crimes of the Heart,1979)由美国当代女作家贝丝·亨利的同名戏剧改编,主要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马格拉斯三姐妹在男权社会中争取自我尊严和人格完整的故事。本文以电影《芳心之罪》为基本载体,从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读马格拉斯三姐妹,从被社会遗弃而失意、身心不健全的传统南方淑女到为独立自主而激烈抗争的当代南方女性,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树立了当代南方女性的新形象。
避世与担当:艾丽斯·门罗的后女性无意识叙事
作者: 姜深洁   方华文   来源: 池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丽斯·门罗   叙事策略   后女性主义   政治无意识  
描述: 艾丽斯·门罗的短篇小说创作多以平凡女性的日常生活为描写对象,强调对细节的刻画,平淡中见真齐。门罗在小说中对女性生活的关注与阐释,展现出后女性主义区别于激进女权主义的小人物式超越男权中心,以实际行动和担当代替消极反抗。通过塑造各种平凡女性的形象,实现了女性作为他者话语的无意识存在,以及社会独立个体的身份认同。后女性主义小说的无意识叙事,将历史文本化,以集体寓言的形式重新阐释了"女性主义"。
后女性主义视域下新时代女性特质
作者: 谌嘉琳   白素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特质   《BJ单身日记》   后女性主义  
描述: 后女性主义者强调个体,反对二元论,因此,她们对女性形象有不同的见解与看法。笔者以《BJ单身日记》为基础,旨在探讨新时代女性特质:在后女性主义视域下,新时代女性经济独立情感依赖,追求职业的同时又回归家庭,性观念开放。
后女性主义视域下新时代女性特质:以《BJ单身日记》为例
作者: 谌嘉琳   白素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特质   《BJ单身日记》   后女性主义  
描述: 后女性主义者强调个体,反对二元论,因此,她们对女性形象有不同的见解与看法。笔者以《BJ单身日记》为基础,旨在探讨新时代女性特质:在后女性主义视域下,新时代女性经济独立情感依赖,追求职业的同时又回归家庭,性观念开放。
抵抗与差异:反思后女性主义背景下女性新形象
作者: 易连英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女性新形象   后女性主义  
描述: 在20世纪80年代末,后女性主义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女性主义理论逐渐成熟,涉及到女性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与消费社会共谋带给女性发展很大的冲击.后女性主义背景下,女性取得了相当的自由和平等权,女性以新的形象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但在消费文化和新的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女性权力却不断地受到挑战.文章主要分析后女性主义背景下的新性别政权、女性个人主义以及时尚文本对女性形象的影响.
论当代美国小妞电影对女性回归趋势的再现
作者: 颜妍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后女性主义   小妞电影   回归趋势  
描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后女性主义话语在美国大众媒介中甚嚣尘上。它一方面宣称女性已在诸多权利中实现了自由平等;另一方面,则将这种自由和赋权,建筑在消费、性解放和追逐异性恋的基础上。这样实则是以自由平等为口号,通过强调两性的自然差异,将女性重置于固化的传统性别角色中,因此被学界视为对第二次女性主义的“回潮”。小妞电影正是后女性主义的典型文本,生动刻画了美国当代年轻女性如何在爱情、工作、消费、性魅力、瘦身等问题中协调周旋。       小妞电影与后女性主义同时流行于90年代。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互为构成和影响因素
论后女性主义视域下的莫言短篇小说
作者: 张松存   来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两性关系   莫言   后女性主义   短篇小说  
描述: 莫言的作品以别具一格的笔风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他睿智深刻地洞察了女性生活的困境,真实地再现了她们的苦与乐。以莫言的两部短篇小说集《白狗秋千架》和《与大师约会》为研究对象,从后女性主义的视角,探讨莫言短篇小说里的女性角色及女性主体的构建、传统女性的刻板印象、微妙的两性关系等,从中窥见当代中国女性最真实的人生体验。
第二次浪潮之后:1980年代以来的性别文化景观
作者: 桦桢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保守主义   父权制伦理   后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在1960年代爆发,在1970年代达到高潮,并于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退潮。进入1980年代,保守主义复兴,保守主义势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于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全面的胜利。1980年代以来的性别文化,在女性主义、保守主义和其他意识形态的角力与撕扯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化,呈现出主流社会意识形态调和性别文化冲突的奇异景观。从1980年代至今的这一段历史,被一些研究者称为“后女性主义”时期。作者选取了1980年代以后新出现的和发生新变化的几个性别文化现象,试图通过对这些具
从“规训”到“写作”的女性话语建构:麦克白夫人的后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际超   来源: 麦克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女性主义   麦克白夫人   女性话语   规训   疯臆   写作  
描述: 《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众多创作中最具“现代性”的文本历来成为批评者关注的焦点,而针对麦克白夫人这一女性形象的解读虽然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不断深入,却仍无法真正脱离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的话语局限。本文将试图在回顾、评论、取舍历史研究成果的同时,以后女性主义视角不断挖掘麦克白夫人在文本中建立自我话语的尝试,分析其通过“规训”方式投射自我欲望所具有的突破价值与无法避免的局限性,以及最终在“疯癔”与“写作”中找到回归自我、建立女性主体独立话语的可能。而通过有别于传统的理论阐释方式,文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麦克白夫人形象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