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双性同体”诗学与萧红的文学创作内蕴
作者: 马丽敏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心   双声话语   整合的创造力   双性同体  
描述: "双性同体"最初在荣格心理学中得以理论的定型,随后由女性主义者弗吉尼亚·伍尔芙发展并得到进一步的阐释。作为一种女性主义价值观,"双性同体"正逐步走向作为一门诗学的位置。萧红在她的女性文学创作中,以"双声话语"的文本意识、"童心"状态的整合创造力成功体现了"双性同体"诗学的文本内蕴,从而揭示了她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和超前性,也更加印证了"双性同体"诗学观的价值和魅力。
拒绝“天使”
作者: 周颖华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化小说   意识流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她就妇女与文学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三个基尼》等文学作品中提出了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加以体现,受到后世女性主义者们的高度重视,在英国文学史上得到高度评价。 本文从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根源入手,分析她的女性主义观点是如何产生并形成自己特色的,针对伊莱恩·肖瓦尔特和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对伍尔夫观点的误读,并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如《到灯塔去》、《奥兰多》、《海浪》等,加以细致地阐释
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的发展
作者: 孙桂芝   来源: 新疆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权主义   双性同体   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个批评流派,是以性别为标记的,普遍的性别意识和女性意识是其根本特征。这和她发展的前身——政治女权主义是不无关系的,如果说女权主义更多的关注的是女性在政治、历史中的社会地位的话,那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则更多的是从文学发展的角度试图恢复女性的主体地位。本文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经由初期的单纯对男性经典文本中女性形象的性别阅读而发展到力图摆脱对男性权威话语的运用而建立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的过程进行了述评。 本文的最后重心着眼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后现代环境下的进一步发展
《埃涅阿斯纪》中女性性格分裂的文化内涵
作者: 蔡俊   来源: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对峙   双性同体   争夺   《埃涅阿斯纪》   男性化标准  
描述: 维吉尔作为第一位近代意义上的作家在欧洲文学发展中占据着一个关键地位。他在史诗《埃涅阿斯纪》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埃涅阿斯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 -克列乌莎、狄多、拉维尼亚的主要性格特征 ,试图探讨西方文明的初期 ,男性对女性世界的想象和价值判断 ,及男性以性别面具的方式曲折地诉说着的对自我性别的确认、反思、期待。
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研究
作者: 屈雅红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躯体叙事   私人化叙事   双性同体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女性写作出现了两次高潮。从五四时期女性作家第一次以群体规模出现,到90年代“女性写作”命名的出现,昭示了女性作家性别意识由弱到强的自觉过程。80年代中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引入中国,催生了本土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理论来源于西方,而在女性写作实践和批评领域的接受中,存在着“误读”和“误解”的现象。西方女性主义生发于妇女解放运动。在初期,为了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力,两方女性主义强调女权以对抗男权。随着女性主义对于社会文化的渗透,人们开始认识到,无论是男权还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创作
作者: 王菁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到灯塔去》   女权主义思想   《一间自己的屋子》   双性同体  
描述: 女权主义思想是在女权运动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女权主义思想历来以抨击经典和权威著称。西方理论界对它颠覆父权文化和传统的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模式,消除男性中心的文化主张司空见惯。它以文学文本和女性文学为其研究对象,重新审视了西方文化传统的实践;以女性经验和女性对生活的反映为基础,肯定女性自身价值和重建女性自我意识,恢复女性的社会地位,赞扬女性对社会文化做出的贡献。通过对女性文学创作的内容题材、艺术类型、话语方式、语言风格和人物形象的重新阐释和解读,修正了传统的男性化的理论假设,建构了自己的批评理论体系。并且它从妇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