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摩尔?弗兰德斯》中主人公的姓名缺失问题
作者: 张心怡   周纯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姓名缺失   含义   叙事技巧   摩尔·弗兰德斯   原因  
描述: 摩尔·弗兰德斯是笛福笔下赫赫有名的女性形象,然而在小说中,她的真实身世和姓名在作品中都是缺失的。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摩尔·弗兰德斯》中的姓名缺失问题,分别分析了姓名缺失的原因、假名的含义以及这种姓名缺失现象与小说叙述的联系。
林语堂女性崇拜心理探析综述
作者: 石秋仙   来源: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崇拜心理   林语堂   原因   人物形象   女性  
描述: 林语堂的女性崇拜心理的探析主要有五个方面:名妓情结的影响,浪漫爱情的补偿心理的影响,婚姻及亲人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硝影响(名著《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的影响以及道教母性崇拜对林语堂的影响),西方留学定居生活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都体现在了林语堂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上。
浅谈《源氏物语》中浮舟的悲剧命运
作者: 张蕊   来源: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社会   阶级   悲剧   原因  
描述: 浮舟是世界文坛上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悲剧女性形象,她的悲剧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这一角度出发,文章分析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指出了冷酷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对她的迫害,并从作家所处的时代、阶级、文学背景、文学传统等角度,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试论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
作者: 刘晓南   来源: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男性形象   共性特征   意义   原因  
描述: 历史原因、揭示作者塑造男性形象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刻意义。女性唯有在经济上、精神上独立。才有可能得到男性的尊重,才能摆脱被奴役的悲剧命运。
抗战时期妇女动员的历史考察
作者: 王国红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动员   妇女运动   抗日时期   原因   特点  
描述: 抗战时期,中国妇女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动员起来,投身于抗日洪流中。抗战时期妇女动员呈现出广泛性、组织性和活动方式多样性的特点。近代以来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国共两党大量的妇女工作和对妇女干部的培训、妇女界抗日统一战线和民族主义精神是促使妇女全面动员的重要因素。
浅析宋代女性与文学之关系及其产生原因
作者: 杜少静   来源: 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教   关系   文学   原因   宋代女性  
描述: 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是宋代女性与文学关系中最显著的特色。通过考察,发现宋代女性与文学关系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娱乐业的发展;其次是宋代“重文抑武”的统治政策使
思夫怀远——宋代女诗人常见题材研究之一
作者: 王彩萍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格局   现代意义   原因   情感状态   特点  
描述: 以现代女性的目光来观照古代女性文学,本文主要论述思夫怀远这样一个宋代女诗人常见题材形成的原因、特点及由此呈现出的宋代女性的情感状态和生命格局,并且论述了它对现代平等双性世界建构的意义。
被湮没的“他们”:审视严歌苓作品中的男性系列
作者: 曹雪莉   来源: 海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原因   男性系列   严歌苓   湮没   两性观  
描述: 严歌苓是著名的旅美作家,她从开始写作以来,各个题材的作品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最近几年更是形成了一股“严歌苓热潮”,其一些较著名的作品例如《少女小渔》、《铁梨花》、《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等都相继被拍成电视剧和电影,而她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性格色彩鲜明的女性形象也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和研究的重点。本人在查阅了众多研究资料后,准备将研究的重心从女性系列切换到男性形象的分析。在严歌苓几乎所有的作品中,男性形象一直是和一系列女性形象交织在一起的,他们在共同的时空下生活,但是在作者的笔
女性励志篇: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与日本电视剧《阿信》比较研究:中国之接受为中心
作者: 崔艺花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长今》   《阿信》   原因   接受美学   女性主义  
描述: 2005年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播出火爆了中国荧屏。该剧在湖南卫视开播,收视率一路飙升,稳居同时段全国收视率第一。《大长今》老少通吃、男女皆迷,在中国获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大长今》的热播,不由得让人们想起曾经在中国辉煌一时的日本电视剧《阿信》。1984年《阿信》在央视首播以来,在中国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收视狂潮,便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阿信热”。《阿信》与《大长今》讲述了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凭借非凡的毅力及智慧,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充满着励志精神。而且,两部作品都以女性作为主人公,宣扬了在男权社会女性积极向
约翰·邓恩之思想剖析:邓恩爱情诗中错综复杂的女人观主题研究
作者: 姬永爱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陌生化   约翰·邓恩   多样化的女性   特色   原因  
描述: 约翰·邓恩是一位多才多艺又备受争议的英国诗人。自17世纪起引起人们广泛地关注,对其诗歌,尤其是爱情诗的评介更是褒贬不一。与同时代传统的伊丽莎白时期爱情诗人相比,邓恩被认为是最为卓越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以机敏的才智和高度的想象力著称,这些特色也为许多评论家所关注。在邓恩的诗歌中,比喻技巧的创作性应用和激情四射的语言活力充分展现了他带有玄学派风格的“巧智”。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使其成为玄学派的代表诗人,而玄学派诗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约翰·德莱顿提出。在邓恩早期的创作生涯中,其爱情诗歌的创作尤为
< 1 2 3 ... 10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