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媒介"剩女"形象的诞生与演进
作者: 郭晨   来源: 华人时刊(下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剩女   性别霸权   标签化   形象建构  
描述: "剩女"是一个带有强烈的传统价值判断的词,它包含了对大龄女青年的讽刺、"嫁不出去"的贬义.国内外学者们以媒介中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为起点,首先探究了媒介在对女性群体进行报道时存在的性别霸权,随着"剩女"一词的出现,国内学者开始研究在纸媒、电视媒体中对"剩女"形象的建构问题.本文立足我国内部学者们对"剩女"话题的研究成果,对"剩女"的定义、"剩女"形象研究的源流、"剩女"运动与"男权主义"、电视荧幕中的"剩女"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梳理,并简要评价了这些文献的贡献.
大龄未婚女性社会形象的重构:“胜女”而非“剩女”
作者: 马亚蕊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剩女   胜女   污名化   大龄未婚女性  
描述: 在形形色色的媒体报道、电视节目和网络论坛中,“剩女”被赋予阻碍社会发展的标签,当代大龄未婚女性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污名化。从重庆发布的对重庆500名28岁以上、未婚且无结婚对象的女青年进行调查的《剩女调查报告》看无论从职业、收入,还是心态来看,大部分剩女都不是被“挑”剩下的。笔者认为未婚不意味条件差没人,单身不意味着不结婚,大龄未婚不意味着是“剩”女。大众所谓的“剩女”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而公众对这个群体的过激反应,恰恰是一种倒退的表现。这群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和长相出众的女性应该是“胜女”而非“剩
“剩女”集合:国产电视剧中的女性刻板印象分析
作者: 方彦蘅   来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剩女   社会性别   刻板印象   电视剧  
描述: 长期以来,媒介塑造的女性形象存在着刻板化的问题,伴随国内传媒与女性研究的日趋成熟,媒介塑造的女性形象逐步多元,但荧屏中的女性刻板印象仍然屡见不鲜。这一刻板印象体现了在深层次里满足信息受众(男性)的男权中心主义倾向。欲改变这种现象,需要强化电视剧制作者的性别平等意识,确立女性视角,扶持更多女性编导独立创作,同时在运营上给予多面监测,发挥政府、媒介NGO等相关力量。
浅谈婚恋交友类节目中女性形象塑造:以《非诚勿扰》为例
作者: 武珍毅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剩女   泛娱乐化   身体叙事   视觉快感   新女性形象   市场号召力   性别关系   女性形象塑造   都市女性   婚恋观  
描述: 《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迅速成为我国极具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新型婚恋交友类节目,创造了高收视率以及良好的经济效应。节目突破传统"相亲"模式,成功将爱情和婚恋"移植"到舞台上,通过
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韩永梅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困境   剩女   窦娥   婚恋问题   高中语文教材   刘兰芝   中国式离婚   杜十娘   林黛玉   翠翠  
描述: 当各种相亲节目充斥电视频道,"剩女"成为汉语最新词汇,中国式离婚愈演愈烈,女性的婚恋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现代女性如何走出几千年历史的阴影,重新审视自我,摆脱心理困境,不再重演婚恋悲剧,敲开幸福之门?鉴于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我在教读文学作品时,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引起了我的反思和探究。林黛玉、翠翠、刘兰芝、窦娥、祥林嫂、杜十娘……她们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属于不
春晚真的在羞辱女性吗
作者: 李梦馨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剩女   就业歧视   权近   性别歧视   数据显示   二十四小时   央视春晚   女权运动   人物塑造   热门话题  
描述: 今年春晚引爆了一场女权运动,这可让春晚的文化价值立刻翻番。微博上大部分舆论都认为央视春晚从外貌歧视、就业歧视到剩女歧视,对整个女性认知都充斥着性别歧视。舆论一起,全部哗然,热门微博、热门话题被“女权”“春晚歧视女性”填满。据微数据显示,女权近二十四小时热议度在一天时间内上涨1379.20%,女性参与讨论的比重占到81.36%,十九岁到三十四岁参与讨论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9.02%(数据截止时间:2015年2月20日12:00)。如此澎湃的女权舆论现象实属难得,不如让我们梳理一下今年央视春晚中被黑的女性形象,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