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作品】搜索到相关结果 509 条
-
高原女性的文学天空:96·3《滇池》“女作家专号”读后
-
作者:
宋家宏
来源:
滇池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滇池
社会转型期
编辑
女性意识
女作家创作
价值观念
作品
女性文学
专号
小说
-
描述:
一1996年第3期《滇池》推出的是"女作家专号",翻阅这期刊物,见到了不少熟悉的女作家的名字,也见到了一些完全陌生的名字。以"女作家专号"的形式来集中展示我省女作家创作的风采,无疑有它特殊的价值。本期编辑采取了几代
-
上海屋檐下——从三位女作家看“海派”女性文学的魅力
-
作者:
于青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作家
上海
王安忆
魅力
“海派”
作品
女性文学
屋檐
小说
-
描述:
初读张爱玲的小说,便感觉出她那独特的“风味”.她那种关注于女性命运的亲切和执著于日常小事的贴已,让人平生出一份生命的情趣.再研究张爱玲的小说,又疑惑许多评论者把张的作品标榜为早期的“正统海派文学
-
一种别样的凄关与绚烂
-
作者:
李东然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凄美
人物命运
赵玫
爱情
米兰·昆德拉
长篇小说
人性悲剧
作品
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下雪天。尘世终于不再喧嚣,开始一点点变得干净,洁白,柔软,静谧。为着这雪景独自守着窗口,心里放不下的却还是那一本厚厚的书——赵玫的最新长篇小说《秋天死于冬季》(四川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那正红的封面仿佛要在一片苍茫中凛冽燃烧起来,构成一个似真似幻的梦境般世界的所在。[第一段]
-
缅甸作家摩摩茵雅笔下的女性文学
-
作者:
尹湘玲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女性人生
佛教文化
母亲
文学创作
劳动妇女
缅甸
作品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
描述:
缅甸作家摩摩茵雅笔下的女性文学尹湘玲在缅甸文学史上,女才干不乏其人,而当代缅甸文坛,在诸军崛起的新兴作家群中,女作家也英才辈出,其中佼佼者当推摩摩茵雅。库摩原名杜珊珊,下缅甸岱乌镇人,生于1944年。她七年级开始作诗,高中时期就显露出超群的写作才华,...
-
灵魂的漫游:与顾艳的对话
-
作者:
朱育颖
顾艳
来源:
红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欲望
西湖
文学写作
女性叙事
长篇小说
作品
女性文学
日常生活
中短篇小说
-
描述:
灵魂的漫游:与顾艳的对话
-
台湾文学思潮的发现、探微与批判——读朱双一《台湾文学思潮与渊源》
-
作者:
陈辽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日据时期
台湾文学研究
台湾作家
台湾新文学
乡土文学
渊源
郑成功
作品
二十世纪
-
描述:
对台湾文学的研究,已成为“显学”。但对台湾文学思潮的研究仍然是弱项。从已出版的多部台湾文学史看,对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论述,大多是有作家有作品而无文学思潮。台湾光复以后至今五十六年的台湾文学,也只论及
-
世纪之交女性散文的心灵内蕴
-
作者:
张鹏
来源: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英琦
作家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女性散文
思想
家庭
作品
知识女性
心灵
-
描述:
。由于思想个性的解放,封闭状态的突围和艺术视野的扩展,女性散文家取得了骄人的创作实绩。透过女性散文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世纪之交女性散文的心灵内蕴。一、情感流露的心灵独白爱情、亲情、友情、家庭一直是
-
四十年前的月亮——张爱玲《传奇》对现代女性文学的贡献
-
作者:
李缨
来源:
零陵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奇》
张爱玲
人性
女性意识
四十年代
婚姻
作品
现代女性文学
七巧
女性传统
-
描述:
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这是张爱玲《金琐记》中一段著名的话.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上一位独具风格的女作家,崛起于上海成为孤岛,沦陷已成定局后的上海文坛,其作品宛如未经清扫的战争废墟上长出
-
中国第二届女诗人作品研讨会举行
-
作者:
暂无
来源:
绿风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内地
新世纪
研讨会
女诗人
广东省
女性诗歌
作品
女性文学
评论家
现状与发展
-
描述:
为检阅新世纪女诗人的创作实力,进一步推动我国女性诗歌的发展,“五月清新·中国第二届女诗人作品研讨会”5月20日至23日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的女诗人及女性文学评论家70余人聚首清新,就女性诗歌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热烈的对话。
-
探索黑人女性文学的“蓝眼睛”
-
作者:
胡周
来源:
大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眼睛
黑人女作家
托妮·莫里森
鞋子
美国俄亥俄州
扫描
作品
女性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尽管她认为作家笔下的作品,犹如脚上的鞋子必须合脚而舒适,她却一直以自己那双"蓝眼睛"扫描着黑人生活特别是黑人女性生活的每一角落。托妮·莫里森,一位1931年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洛德恩镇的黑人女作家。也许从小便深切感觉到的家境的贫寒、社会的不公,使她一生争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