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伦理身份】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论奥菲利娅悲剧结局的伦理成因
-
作者:
王宇翔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奥菲利娅
伦理结构
伦理身份
-
描述:
奥菲利娅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运用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从伦理环境和伦理结构的两个角度,分析了奥菲利娅的爱情悲剧,探究了其发疯落水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伦理原因,旨在揭示一个事实:奥菲利娅的悲惨结局,本质上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伦理悲剧。
-
论伊莉莎·杜立特尔的伦理困境
-
作者:
张侠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莉莎·杜立特尔
伦理困境
伦理身份
伦理意识
-
描述:
萧伯纳的喜剧《匹克梅梁》塑造了鲜明的女性形象伊莉莎·杜立特尔,她的伦理身份随着伦理环境的改变而逐渐发生变化,由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卖花女逐步成为上流社会所认可的名流淑媛,甚至是有贵族血统的匈牙利公主。在荒诞不羁的赌约之下,伊莉莎陷入了两难的伦理困境,她既无法回到下层社会的生活,又无法真正融入上层社会,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边缘状态,陷入了两难困境。
-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紫颜色》
-
作者:
邹琴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诉求
伦理环境
伦理身份
伦理意识
-
描述:
艾丽斯·沃克是20世纪美国非裔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黑人妇女文学的代言人。她的小说创作始终植根于美国南方黑人的文化传统,内容主要反映深受社会和黑人男性双重压迫的黑人妇女的爱与恨,表现她们自我成长和追求个性完整的斗争。1982年出版的《紫颜色》是沃克对黑人女性文学的一大贡献,并于1983年为沃克揽下美国文学界的两项大奖—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在国外,沃克的作品一度备受关注,国内学术界近年来也对其作品颇多关注,但对沃克作品的文学批评多从妇女主义角度展开分析,鲜有发现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展开研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