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物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37 条
-
貌似闲笔须留意 一姓一名总关情:浅析高中课本中几个女性的姓名
-
作者:
金星铭
来源:
中学语文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姓名
中学教材
人物形象
女性
-
描述: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看起来毫不起眼,可细究起来却大有深意,本文就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对其中的女性人物姓名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论述。
-
貌似闲笔须留意 一姓一名总关情
-
作者:
金星铭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姓名
中学教材
人物形象
女性
-
描述: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看起来毫不起眼,可细究起来却大有深意,本文就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对其中的女性人物姓名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论述。
-
大陆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人物形象比较
-
作者:
徐敏娜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科书
比较研究
人物形象
大陆与香港
-
描述:
“人物”是教科书编写者借以传递知识、呈现教育内容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语文教育中,课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仅是学生把握作品内涵、获取知识的基础来源,而且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形成
-
凄婉、淫邪、高亢凌厉的反抗者
-
作者:
胡珊珊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田小娥
《白鹿原》
人物形象
-
描述:
复仇的鬼的人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二章从女性的生存命运的角度去理解,田小娥是一个凄苦的具有悲剧性的女性人物形象。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分析,田小娥是“白鹿村乃至整个白鹿原上最淫荡的女人。”从女性为追求自己
-
奥斯丁小说《劝导》中灰姑娘形象的嬗变
-
作者:
金丹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劝导》
小说创作
奥斯丁
人物形象
-
描述:
所有奥斯丁的六部小说都大致遵循着灰姑娘的情节模式,即关于身处逆境的姑娘最终觅得如意郎君的故事。然而这种章话模式因其老套的情节,单薄的人物形象素来不受批评家的青睐。灰姑娘这一角色更是由于其消极、顺从
-
《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身份建构研究
-
作者:
杨彩云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小说创作
《他们眼望上苍》
人物形象
-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也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他们眼望上苍》描述了黑人女性詹妮反抗白人至上主义、父权思想的压迫,追求并实现自我的一生,创造了一个在白人意识及父权思想统治的社会里寻求自我身份的黑人女性形象。 本文借用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结合非洲宗教与西方基督教之间的差异,分析黑人女性詹妮在种族、性别和阶级的压迫下寻求并重新构建自我身份的艰辛过程。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认为黑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是西方传统中的二元对立观点。黑人妇女要想获得解放,
-
花间词研究三题
-
作者:
庄伟华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手法
感觉艺术
花间词
人物形象
-
描述:
本文以五百首花间词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深入挖掘花间词含蕴的丰厚内涵,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全文由绪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介绍花间词的感觉艺术、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手法运用
-
论欧阳予倩戏剧的传统性
-
作者:
王慧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性
戏剧创作
人物形象
语言形式
欧阳予倩
-
描述:
;br> 本文认为,无论从语言形式、人物形象还是审美意蕴,欧阳予倩的戏剧都渗透了浓郁的传统因素。从形式上看,他有超过一半的作品是戏曲体裁,直接取材自中国传统剧目;从语言上看,他充分运用元杂剧
-
十九世纪法国女性社会地位视角下咪咪的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张斓斓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契尼
歌剧
咪咪
人物形象
《波希米亚人》
女性社会地位
-
描述:
歌剧是音乐与戏剧、文学、歌唱与乐队完美的结合体。在一部歌剧作品中,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对一部歌剧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又是展开戏剧、揭示内涵的核心手段,也是决定一部歌剧
-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简·爱》及其中译本中人物情感的传达
-
作者:
耿艳萍
来源:
广西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简·爱》
英国文学
女性小说
人物情感
人物形象
中译本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主义的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对于简·爱这一人物形象的女性主义色彩探讨甚多,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关于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从简·爱努力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及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其次是评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