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子弟书的主题和艺术
作者: 全弘哲   来源: 固原师专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国主义   子弟书   民族团结   说唱艺术   人物形象   景物描写  
描述: 子弟书是满族说唱艺术,清朝乾隆、光绪年间盛行于北京和东北,它的主题思想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友爱、暴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对宗教进行大胆揭露和反抗、关注女性人物题材和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作品为主。子弟书具有较高的说唱艺术价值,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运用神奇的景物描写艺术上,都具有独到之处。
斑斓多趣 寄旨良远——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命名艺术
作者: 程玖   来源: 学语文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命名艺术   鲁迅   讽刺意味   象征意义   地方风俗民情   人物形象   小说  
描述: 说不尽的《呐喊》、《彷徨》是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一部大百科全书。进入《呐喊》、《彷徨》的艺术世界,我们会惊喜地发现鲁迅小说中人物命名是形神兼备、妙趣横生,寄旨良远、煞费苦心的。 首先,鲁迅小说中妇女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真实姓名,大多采用丈夫家的姓,或者加上丈夫的排行来称呼。如:杨二嫂(《故乡》),华大妈、夏四奶奶(《药》),邹七嫂、吴妈(《阿Q正传》),单四嫂子(《明天》),鲁四婶、柳妈(《祝福》),灰五婶(《长明灯》)等。或者以丈夫的名字及身份直接称呼,如祥林嫂(《祝福》)、秀才娘子(《阿Q正传》)等。
唐传奇刻画女性形象的艺术手法
作者: 胡浩   来源: 写作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手法   真实   作家   多样   唐代   画面   作品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唐传奇  
描述: 女性形象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流传不朽,是因为作家除了敏锐的思想见解外,还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江苏明清小说女性形象的区域差异
作者: 张倩如   来源: 江苏地方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塑造   小说创作   六朝   作品   女性形象   志怪小说   人物形象  
描述: 明清两代是江苏继六朝志人、志怪小说之后小说创作的又一个颠峰时期。就小说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而言,无论是作品的数量分布,还是在表现形式、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电视电影:用灵巧与风格取胜
作者: 塞夫   麦丽丝   吴菁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陌生化   市场化   电视电影   商业电影   成吉思汗   抗日战争时期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电影频道   电视剧  
描述: 电视电影:用灵巧与风格取胜
塑造人物 抓住性格——我演《青山情》中的秦红娟
作者: 惠敏莉   来源: 当代戏剧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塑造人物   面部表情   列·托尔斯泰   戏曲程式   人物性格   内心活动   人类心灵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爱”  
描述: 艺术不是人类平庸生活的再现,而是生活内容的升华。演员只有把事实与灵魂相糅合,使升华后的生活在明亮的圆圈里浮动,让光明渗透入人类心灵深处,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因此,作为演员就必须对自己所饰
论关汉卿戏剧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作者: 孙波   来源: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   窦娥形象   赵盼儿形象   戏剧   关汉卿   悲剧   谭记儿形象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描述: 关汉卿杂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多为女性,而且有悲剧有喜剧。但是无论悲剧还是喜剧,在其中的女性人物身上都闪烁着斗争与反抗精神的光辉。无论是冤屈感天动地的窦娥,还是勇敢机智的赵盼儿,美丽聪慧的谭记儿,全都寄寓了底层人民的理想,同时也鼓舞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底层人民反抗强暴,争取公理的斗志。
草原的儿子与母亲:论《黑骏马》的人物形象
作者: 程绍雨   来源: 贵州教育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草原人   母亲   现代社会意识   张承志   《黑骏马》   女性形象   人生理想   人物形象   现代文明意识  
描述: 草原的儿子与母亲:论《黑骏马》的人物形象
论《废都》的民间性及女性人物解读
作者: 达理克·法拉马为   来源: 泰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冲突   《废都》   解读   贾平凹   民间性   长篇小说   人物形象   女性人物  
描述: 北京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废都>通过对庄之蝶等几位西京文化名人精神困境的描写,反映了文人复杂的生活形态和心态.其中对民谣的引用,表现了作家的民间立场.而通过小说中4位女性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观,则可以看出,进入90年代的中国现代社会在转型过程中,文学对女性思想观念的重塑有着十分鲜明的传统与现代思想文化冲突的特征.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