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52 条
-
论铁凝小说的寓言性
-
作者:
周飞燕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寓言性
人性
铁凝小说
意象
女性
-
描述:
铁凝是一位有着独立品格的作家,在喧嚣的时代始终寻找着自我灵魂与时代的真正契合。铁凝小说在展露人类生存困境,挖掘人性内涵与历史真相时,显示出寓言所具有的特质,亦或当今所称谓的“寓言性”小说的特征,即
-
河南当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研究
-
作者:
刘芸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河南当代女作家
地域文化
小说创作
女性
-
描述:
“中原作家群”作为一个绵延数千年的庞大创作群体,其成就之丰硕、实力之雄厚、影响之广泛,在地域性创作群体中十分突出。近年来,“文学豫军”重新崛起,创作形势更是蔚为壮观。但长期以来,在这一地域性群体中,性别比重方面,男性占绝大多数,女性作家曾寥若晨星;创作方面,乡土书写成绩斐然,其他题材涉及面相对较窄。直到进入新世纪,女作家频频亮相,创作势力强劲,题材丰富多面,成绩斐然。本文将这些女作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小说创作进行梳理与阐释。中原的地域文化对河南女作家们创作风格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在她们的作品中,也留下了地
-
解析纷纭世相中的人性:铁凝小说论
-
作者:
刘莹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善
恶
铁凝
小说
-
描述:
过多的女性主义和女性解放的责任。有鉴于此,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把铁凝不同时期的小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评析,揭示她在面对纷纭世相中的人性所作出的各种艺术努力和探索。第一阶段:大体是从开始创作到1985年前
-
找回失去的自我:对《玩偶之家》和《推销员之死》的比较分析
-
作者:
李茹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现代社会
人性
自我
女性
价值观
-
描述:
名剧《玩偶之家》和《推销员之死》由不同作家创作与不同年代,但它们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男主人公和女性人物的比较分析,以及对内容的对比欣赏,希望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传递的思想。
-
浅谈《长恨歌》中女性人物的塑造
-
作者:
蒋文琴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细致
本质
老上海
人性
平凡
优雅
-
描述:
女性人物不能超脱于命运绳线的摆弄,无法摆脱成为男性角色的附庸;小说历史时空所不可忽视的特点把握和融入,生活本质论的描绘;女性抑或男性不过都是人性而已。
-
浅谈《长恨歌》中女性人物的塑造
-
作者:
蒋文琴
来源:
文学教育(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细致
本质
老上海
人性
平凡
优雅
-
描述:
女性人物不能超脱于命运绳线的摆弄,无法摆脱成为男性角色的附庸;小说历史时空所不可忽视的特点把握和融入,生活本质论的描绘;女性抑或男性不过都是人性而已。
-
D.H.劳伦斯笔下的几位女性
-
作者:
田蓉
来源: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平衡
本性
自我
自然
D.H.劳伦斯
-
描述:
通过对劳伦斯作品女性人物 ,《儿子与情人》中的莫瑞尔夫人、米丽安·利弗斯、克拉拉·道斯 ,以及《虹》和《恋爱中的妇女》中厄秀拉·布莱温的分析 ,可发现劳伦斯通过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 ,试图表现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违反自然与自然本性 ,人们受到假象的蒙蔽 ,生命力遭到削弱。人类要复兴 ,就应正视自身真正的本性 ,在人、自然及社会中建立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
女性文学研究的瓶颈
-
作者:
傅书华
来源:
文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政治
女性批评
历史合力
男女性别
人性
社会位置
男性
性别研究
第二性
异化
-
描述:
女性文学研究的瓶颈
-
游走于城乡之间的平实人生——评衣向东近年的小说创作
-
作者:
王姗思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实
电影
作者
人性
小说创作
读者来信
光漂白
人生
出租车司机
女性人物
-
描述:
当代著名作家衣向东近年来以其小说创作的高产高质越来越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好评。作为原发其小说最多的本刊,不断收到读者的电话和信件,表示了对衣向东小说的喜爱和赞赏。本期特选取了一封读者来信,以期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衣向东小说创作的艺术特点。
-
清丽朴素 贴近人性:浅析明代仕女画创作的平民化倾向
-
作者:
党震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朴素
中国传统绘画
创作方法
人性
清丽
明代
平民化倾向
仕女画
-
描述:
仕女画,属于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的范畴。它以女性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并通过塑造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传达特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观念,作品在题材内容、思想内涵、创作方法、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