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对立到共存--《达洛维夫人》中的二元对立因素分析
作者: 苗秀萍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二元对立   弗吉尼亚·伍尔芙   绵延   《达洛维夫人》  
描述: 作为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 弗吉尼亚•伍尔芙一直处于文学评论的中心。 许多批评家曾经从女性主义、现代主义,或者精神分析的角度研究她的作品,还有一些研究她的写作技巧。在所有对伍尔芙作品的研究中, 二元对立的研究也一直吸引着评论界的关注。作为伍尔芙成熟时期的作品,发表于1925年的《达洛维夫人》对二元对立做出了清晰的阐释。 二元对立是西方文化和哲学的显著特征, 它帮助我们确立世界观,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识别差异。我们从小就下意识地,甚至不知不觉地遵照这些二元对立,成年后继续在脑海中对呈现在
解构的世界: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
作者: 朱海棠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二元对立   莱辛  
描述: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战后英国杰出的妇女作家。她以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触审视、记录了二十世纪社会的多变。目前虽然关于这位作家及其创作的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相对而言对从整体上把握莱辛小说中的思想倾向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主要表现在一、研究对象集中在《金色笔记》而且着重阐释作品的独特结构,显得不够全面;二、研究视野狭窄,视点单一并缺乏系统性,基本局限在其对种族和女性的研究上,还有很多研究领域有待深入;三、研究方法不够多样。有鉴于此,本文以后现代主义
性别的二元对立与消解
作者: 姜辉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二元对立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出现了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60年代,女性主义与文学思想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上个世纪后半叶最具活力的文学理论之一。但是,纵观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其理论体系的多变与繁复以及内部派别的多样是其它文学理论所不多见的。本论文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出发,讨论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变化与男女两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及其消解之间的关系。笔者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分为两个发展阶段:60至7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女性主义者重读了文学史上男性作家的经典作品,
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本中的女性关系
作者: 李响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关系   颠覆   女性文本   二元对立  
描述: 女性写作发展到90年代,已逐渐告别了个别女作家的孤独尝试和前卫诗人的探索,成为能够与90年代其他文学现象平分秋色的一种文学潮流。一些女作家将母性历史置于历史的前台,书写母系血脉传承,使之不再是人类文化场域中不可言说的缺失。一些女性作家关注女性自己的成长经验和性别体验,尝试对精神世界的深度开掘,在划定的语言禁区中试图开辟出自己独特的空间,书写自己的私人经验和心理的压抑,女性经验的自我解读和自我剖析覆盖了小说、诗歌、散文各种文体。在这些创作中,女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视点,以日常生活的经验,建构着由女性主体构成的历
“爱伊莎的面纱”:《海隅逐客》殖民地女性形象建构
作者: 王晓燕   公荣伟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想象   话语建构   二元对立   康拉德   女性形象  
描述: 康拉德的《海隅逐客》以"爱伊莎的面纱"为象征和隐喻,提出了一种殖民地女性形象建构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从西方文化的角度对殖民地女性进行了一种身体想象和话语建构,探讨了作为"面纱"象征的伊斯兰宗教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伊斯兰民族与西方民族的冲突和对立,以及这种二元对立在殖民地女性形象建构中的体现。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钟卢   来源: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特质   解构主义   性别颠覆   二元对立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着重从《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小说中乔丹·贝克和茉特尔·威尔逊两个女性角度出发,分析了具有男性特质的女性形象特征,从而进一步论证小说中所体现的性别颠覆这一主题。这一颠覆挑战并质疑了西方社会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男女性别规范,抨击了父权制度下为之推崇的男性英雄主义思想,同时也代表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崛起。
男权文化铁蹄下的“他者”: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作者: 朱晓光   来源: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生态女性主义   他者   二元对立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描述: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美国内战后南方小镇杰弗生的变迁为背景,塑造了一位在男权社会下深受男权思想毒害但又试图作出抗争的女性形象。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揭示父权制下男性对自然的统治与女性的统治的一致性,旨在帮助消解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为男权社会的"他者"寻找出路。
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二元对立角度看门罗作品《逃离》
作者: 罗素容   来源: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丽丝·门罗   《逃离》   二元对立   结构主义   女性命运  
描述: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享誉中外,她对平凡女性人物命运细腻的描写,刻画出了平淡真实的生活面貌。本文将主要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角度,通过评述和对比爱丽丝.门罗的代表作《逃离》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和各种意象,来分析门罗的主要写作特征,更深刻理解门罗的创作情怀和创作思想。
无穷动:一种有关女性主义的文化现象
作者: 阮素丹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元对立   无穷动   女性形象   文化现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宁瀛的<无穷动>在大众媒体和学术领域掀起了有关女权和女性主义的大讨论,影片透视出一种女性主义的文化现象,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反映.片中的人物颠覆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她们代表的是当下成熟的知识女性鲜活的生命个体.在女人无穷动的欲望背后,隐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无穷涌动.
超越二元对立的话语:读美籍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
作者: 陆薇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方历史   隐性历史   二元对立   个人叙事   身份定位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角度 ,探讨了年轻一代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中的自我身份和民族文化身份问题 ,说明这个发生在旧金山唐人街的自传性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将个人、家庭及民族的历史与政治问题编织到一起的民族寓言”。此外 ,本文还就美国学者菲立帕·卡夫卡对《骨》的二元对立式阅读提出质疑 ,认为书中主人公所经历的不仅仅是在两种冲突 (文化、身份、性别等 )之间寻求消极的妥协与调和 ,从而获得“自我的整合”,而是超越了妥协与调和的模式 ,建立了自己新的话语方式。她所代表的是新一代美国华裔女性的形象。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