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五四”时期女性身体的美学建构:以1920年代《妇女杂志》为中心
作者: 程亚丽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建构   身体   主流话语   女性  
描述: "自然的"女性身体总会受到时代精神的深刻规约。"五四"作为充分造就现代个人的时代,也是中国女性解放的开端。考察这一时期以《妇女杂志》为主的公共舆论可以发现,女性从服饰到头发、乳房,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各种社会话语角力的场所,由此建构起了"五四"时期女性身体新的时代美学。同时,"五四"主流话语对女性身体的文化建构也为新文学对女性的文学想象与叙述提供着现代性的思想资源。
彷徨岐路的拓荒者——庐隐女性意识及其价值
作者: 岁涵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性别话语   庐隐   主流话语  
描述: “五四”以来的中国女性从叛离家庭,叛离父亲始,才发现了女性的性别 自我。“叛逆之女”的身份打破了几千年神圣不侵犯的父子同盟,从而成为女 性性别意识成长的起点。在这一起点上,庐隐作为中国第一代女作家群的卓越 代表,开始了对女性自身性别精神立场的寻找,也开始了对女性性别主体意识 的表达。 “五四”是一个弑父的时代,子承父继的文化统治结构出现了断裂。这样 的一个时代,一方面为女性对于性别意识的表达提供了契机,一方面主流意识 形态下的主
从“错位”归于“契合”-辩析“庐隐的停滞”观
作者: 邓淑容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性别话语   停滞   庐隐   主流话语  
描述: 庐隐是五四时期颇负盛名的女作家,著作颇丰。然而由于其实英年早逝,加上作品与后来的左翼文学有所参差,文学史上的庐隐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位被边缘化的久于沉寂的作家才得以浮出历史地表得到关注,而她那独具一格的女性抒写也得以受到重估。但遗憾的是,学者又多以“庐隐的悲哀”“ 庐隐的停滞”对其进行定位。笔者认为,对“庐隐的停滞”这一评价是有失偏颇的。结合历史现实,通观庐隐十多年的创作生涯,所谓的“停滞”里蕴藏着作者对于时代生活尤其是“五四”知识女性命运的独到见解和深刻认识,“停滞”是女性主
主流话语下潜在的女性话语:宗璞小说《红豆》《三生石》解读
作者: 孙仲英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话语   红豆   宗璞   主流话语   三生石  
描述: 本文以女性文学视角关照宗璞的文本《红豆》和《三生石》,通过与“十七年”时期和“伤痕文学”时期主流话语的对比,展现文本中隐藏在主流话语之下的女性话语。这是本文解读宗璞小说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本文还试图指出,宗璞女性话语的潜隐有着深刻的个人和社会原因,是宗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自己知识分子女性身份认同的的结果。然而,正因为宗璞的女性话语是潜隐的,本文还企图通过对文本女性话语的梳理揭示宗璞女性意识存在的事实,这即是本文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全文共分以下五个部分: 导论:概述本文研究的切入点,为主体论述提
解读《人性的枷锁》的女性悲剧
作者: 高乖莉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统治   最底层   毛姆   妖女   女性悲剧   女性命运   命运之神   主流话语   米尔   权制  
描述: 引言小说《人性的枷锁》展示的是一幅"充满恐怖的现实世界"的晦暗画面,画中形形色色的人听凭"命运之神"的驱使,特别是两位主要女性人物凯里伯母和米尔德丽德的"既不明其缘由,也不知会被抛向何方"的悲剧性的生活经历,深刻地揭露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社会道德和宗教的虚伪性,批判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道德规范对妇女的摧残。在维多利亚社会男权统治下,女性的悲剧是
女权思潮 百年回望
作者: 冯媛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海外华人社区   女性主义视角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   知识考古学   社会性别与发展   妇女学课程   密西根大学   主流话语   妇女研究  
描述: 女权思潮 百年回望
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
作者: 贾美艳   来源: 黄河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欲望   男性话语   女性意识   人类社会   女性心理   女性写作   初步探索   女性文学   文化现象   主流话语  
描述: 人们把女性心理称为“人类经验的二分之一”。专事描写女性心理和女性经历的女性文学自然也包容了人类的文化的二分之一或更多。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提出,并非将其孤立地抽出于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之外,而恰恰是从女性意识的发展和进化建设里识读出人类社会的进化和人类意识的文明程度。从女性意识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将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放置于整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变化中来辨析,且对世纪之交如何在广阔的人文背景上找到一条更自由更壮阔、人本意识与文本意识兼备的女性写作之路作一初步探索。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