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左翼电影与好莱坞:爱慕还是对抗:以孙瑜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作者: 李欣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电影新作   好莱坞电影   三十年代   新女性   表演   女性形象   左翼   好莱坞影片   摩登  
描述: 女性形象常常是现代性种种矛盾的集结点,因此,她也是解读中国现代电影叙事的钥匙。上世纪30年代,作为左翼影人的重要代表,导演孙瑜继承了女性受难的苦情戏传统模式,并挪用和改写了好莱坞电影的女性影像,在影片中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青春女性形象。对这些女性形象的个案分析,将有助重新审视左翼电影与好莱坞之间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走出伊甸园: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孙蕾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题材   中国电影   女主人公   女性意识   新女性形象   伊甸园   三十年代   影片   四十年代   女性问题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特别是通过女性对家的困惑、迷失或觉醒,来看“家”这一命题如何成为中国妇女题材影片的缠绕性命题。通过分析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对“家
好莱坞电影中的上海:想像与重构
作者: 崔辰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上海   百合   影像   好莱坞电影   中国片   影片   三十年代   女性形象   电影公司  
描述: 在电影中,"上海"是一个不断被书写和映现的城市,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且在20世纪30、40年代已孕育了中国电影的极盛期.可以说,在1949年之前,中国电影的城市影像史相当于"影像上海"的历史."上海"不仅在中国电影里成为一个重要的表现对象,也成为好莱坞电影表现"中国"地域的重点.
细数双月 缤纷影事
作者: 潘潮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视剧   中国电影   市场报告   电视剧观众   媒介研究   看电视时间   精品化   影视频道   女性形象   电影市场  
描述: 一、首份电视剧市场报告显示“三喜三忧”《青年报》报道,上海电视节、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推出国内首份《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显示电视剧市场三喜三忧:一喜电视剧收视份额最高:去年中国电视剧观众人均每天收看电视剧52分钟,占收看电视时间总长的30%;二喜“精品化”趋势明显,“精品化”、“系列化”逐步成为电视剧投资与制作的趋势;三喜影视频道日益受宠,各影视频道收视高而且稳定,投入产出较好,成为各地电视台的“掌上明珠”。三忧分别是限价与拖欠片款严重;电视剧外销低迷;只有15%剧目有效益,现在
双月影事过眼录
作者: 李果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院   中国电影   影视创作   时尚   影片   创作者   新生代导演   非艺术   电影市场   女性形象  
描述: 《海上文坛》曾载文,依次将“股票、麻将和棋牌、彩票、时尚、上网、进补、观看体育比赛”列为当下“无法退却的七大大众乐趣”。尽管我们对电影远离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早已心知肚明,但面对这一“排行榜”,仍难免从心底升起一股莫名的无奈与惆怅。眼见得人世已成现实,我们这恨铁不成钢的电影又在忙乎什么呢?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