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张瑞芳:“我只是个听话的演员”
作者: 郭凌鹤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大名旦   中国电影   农村妇女   电影学   演员   新闻周刊   中国传媒   周恩来   女性形象   回忆说  
描述: 并不多,却因为1962年扮演的农村妇女“李双双”被一代人铭记。这个直爽、泼辣、敢于和自私自利现象的独立女性形象,在中国影史堪称独一无二。 张瑞芳生前多次获得中国电影界的最高荣誉,然而,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却是
“我拍的就是中国电影”——李行导演对话录
作者: 张燕   李行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翰祥   中国电影   电影史   台语   柯俊雄   汪洋中的一条船   金马奖   写实主义电影   男演员   台湾电影  
描述: 李行是台湾最为重要的电影导演之一,是“健康写实”风格的代表人物,其在1960-1970年代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如《蚵女》、《汪洋中的一条船》、《早安台北》等等。此次专题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的平台以及张燕教授与李行的深入对谈,尤其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李行导演对自己几个重要时期创作的阐述。罗显勇副教授对李行电影的“健康写实主义”策略进行了深入讨论,揭示其民族文化基因的延续性与时代性。国内对李行导演的研究多围绕其“国语”电影部分,而以“台语片”作为文本分析的研究较少,此次黄钟军博士以李行早期台语片《王哥柳哥游台湾》作为
好莱坞电影中的上海:想像与重构
作者: 崔辰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上海   百合   影像   好莱坞电影   中国片   影片   三十年代   女性形象   电影公司  
描述: 在电影中,"上海"是一个不断被书写和映现的城市,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且在20世纪30、40年代已孕育了中国电影的极盛期.可以说,在1949年之前,中国电影的城市影像史相当于"影像上海"的历史."上海"不仅在中国电影里成为一个重要的表现对象,也成为好莱坞电影表现"中国"地域的重点.
中国电影与世界女性主义语境接轨的尝试
作者: 杨慧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世界   中国电影   影片内容   美学倾向   视听语言   经验叙事   政治语境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接轨  
描述: 《无穷动》的基本美学倾向是与世界女性主义政治语境接轨的。首先表现在影片以”另类”女性形象直接解构主流银幕上”美丽性别“神话,同时意在突破女性性话语权禁忌。其次影片内容.主题、叙事结构及视听语言的层面基本是一次女性主义美学所倡导的女性真实经验叙事。但影片的反父权叙事与当代世界女性主义美学的发展水平有一定距离,表现出女性主义美学早期矫枉过正的激进倾向。[著者文摘]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功夫熊猫》中的应用
作者: 杨志翠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中国传统文化   功夫熊猫   动画电影   中国的传统   《花木兰》   中国传统思想   迪士尼   纽约黑帮   传统文化元素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多的被国外所重视,逐渐走出国门,成为被学习、被追捧的对象。许多传统文化中的元素被应用到电影当中,比如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就是对中国古代花木兰这个女性形象的演绎,其中出现了万里长城、中国功夫等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元素,《木乃伊3》中的兵马俑、《阿凡达》中的仙
“女为悦己者容”:关于男性电影的女性批评
作者: 屈雅君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批评   中国电影   女主人公   张艺谋   女性意识   艺术家   女性形象   男性中心   女性主义  
描述: “女为悦己者容”──关于男性电影的女性批评屈雅君一女性电影与电影中的女性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甚至在许多时候,女性电影与男性视域中的女性形象是相冲突的。我以为,男性电影艺术大师们无论塑造出多么动人的银幕女性,他们的作品都不足以称之为女性电影。女性电影,...
刀光剑影中的暧昧女体——中国武侠大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章颖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武侠   《十面埋伏》   《英雄》   大片   形象分析   《天地英雄》   《神话》   女性   《卧虎藏龙》  
描述: 大概是受华人导演李安的武侠大片《卧虎藏龙》的启发和影响,继2002年张艺谋执导《英雄》之后,中国电影大片的投资纷纷向古典武侠题材倾斜。张艺谋趁热打铁推出《十面埋伏》,何平数年磨一剑打造《天地英雄》,陈凯歌的神话武侠巨作《无极》于去年年末在影迷的翘首企盼中
论五六十年代剿匪片的发生与特征
作者: 江霄   来源: 电影文学 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剿匪   中国电影   电影创作   英雄形象   情节设置   新中国   雪原   沙漠   女性形象  
描述: 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影坛上诞生了一个新类型的电影种类——剿匪片,其中的代表有《智取华山(》1953)、《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神秘的旅伴》(1955)、《猛河的黎明》(1955)、《边塞烽火》(1957)、《寂静的山林》(1957)、《沙漠追匪记》(1959)、《云雾山中》(1959)、《林海雪原》(1960)、《勐垅沙》(1960)、《冰山上的来客》(1963),这些剿匪片大多取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伪和国民党军队的地下斗争业绩,以及发生在崇山峻岭、茫茫沙漠和林海雪原里的战争。在五六十年代
明如春水,直若白杨:“中国嘉宝”白杨的演艺之路
作者: 杜鹏燕   来源: 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字   剧团   中国电影   白杨   观众   演员   中国旅行   海内外   女性形象   和平  
描述:中国电影无声片时代起,白杨在中国影坛上耕耘了六十余载。从《十字街头》《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到《祝福》《春满人间》《为了和平》,她质朴、优美、自然、含蓄的表演风格为几代观众所称道。她的名字连同她所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早已饮誉海内外。
论五六十年代剿匪片的发生与特征
作者: 江霄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剿匪   中国电影   电影创作   英雄形象   情节设置   新中国   雪原   沙漠   女性形象  
描述: 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影坛上诞生了一个新类型的电影种类——剿匪片,其中的代表有《智取华山(》1953)、《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神秘的旅伴》(1955)、《猛河的黎明》(1955)、《边塞烽火》(1957)、《寂静的山林》(1957)、《沙漠追匪记》(1959)、《云雾山中》(1959)、《林海雪原》(1960)、《勐垅沙》(1960)、《冰山上的来客》(1963),这些剿匪片大多取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伪和国民党军队的地下斗争业绩,以及发生在崇山峻岭、茫茫沙漠和林海雪原里的战争。在五六十年代
< 1 2 3 ... 5 6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