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赞美与恩抚:《大地》中诗意中国的想象研究
作者: 兰秀娟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中国形象   《大地》   赛珍珠  
描述: 赛珍珠的《大地》从中国人视角出发重新塑造了勤劳质朴的中国男性与女性形象,并刻画了中国诗意传统的田园牧歌形象,扭转了西方长期丑化中国的潮流,但是即使是正面的中国形象也是西方为了满足自己的意识形态需要而构建的,中国形象仍然无法摆脱西方文化心理中“他者”的幻影。
赞美与恩抚
作者: 兰秀娟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中国形象   《大地》   赛珍珠  
描述: 赛珍珠的《大地》从中国人视角出发重新塑造了勤劳质朴的中国男性与女性形象,并刻画了中国诗意传统的田园牧歌形象,扭转了西方长期丑化中国的潮流,但是即使是正面的中国形象也是西方为了满足自己的意识形态需要而构建的,中国形象仍然无法摆脱西方文化心理中“他者”的幻影。
《诗经》英译中的中国古代形象分析
作者: 都媛   陈吉荣   来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学   中国形象   《诗经》  
描述: 国家形象传播的一种途径就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翻译呈现到全世界范围内。《诗经》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是对中国古代形象的一种浓缩呈现。为了使西方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中国译者深入到《诗经》翻译研究中,尽力呈现真实的中国古代形象。一方面通过对《诗经》弃妇和轻女社会现象的翻译,突出地呈现了中国古代女性身份卑微、地位轻贱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通过对男子强娶和一夫多妻社会现象的翻译,呈现出完全与女性形象对立的男性霸权和拥有社会绝对权的尊贵形象。中国译者的翻译在形象学视阈下更深入、更真实地诠释了中国古代形
“五四”及20年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与符号表征
作者: 逄增玉   孙晓平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   中国形象   新文学   表征  
描述: "五四"及20年代的现代文学作品,皆以象征或隐喻的方式言说和描写国家与地方乡土形象。作为启蒙主义的代表作,鲁迅的小说以故乡为中心能指符号,具象而隐喻地通过一系列空间物象展示中国形象的否定意义。浪漫主义的创造社诗人郭沫若则通过动物性形象与女性形象隐喻中国形象,这种隐喻的背后和深层是对设计和再造"新中国"的自信。闻一多则亦以社会性与自然性物象、积极和消极的两级对立情感对中国形象予以描绘,内里自有诗人思想的积淀。而受社会进化论与救亡思潮影响的郁达夫与老舍等小说家,也在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中,对真实与想象的中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