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对送礼行为的影响
作者: 张婧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系   文化价值观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送礼  
描述: 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伴随经济一体化而来的是文化的多元化。这种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并存的现象对人们从事跨文化交际提出了新的挑战:交际双方往往会感受到不同民族间鲜明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诸如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方面。然而无论是交际模式还是行为规范,都要受到自身民族价值观念的制约和束缚,同时也真实反映了该民族价值观的本质。因此,任何文化现象的研究都不可避免的要从研究与之对应的文化价值观入手。送礼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然而由于文化差异,不同国家间的礼品馈赠习俗也不尽相同。不了解收受方的文化和
五四女性小说对个人主义的质疑与建构:现代性角度下的当代“重写”
作者: 邬春立   来源: 新疆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说   男权意识形态   当代“重写”   个人主义   现代性   性别主体  
描述: ”范畴的提出,得到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论文正是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个更大的整体性视野上,从现代性的角度来论述五四女性小说对个人主义的质疑与建构。不妨说,这也是一种“重写”。 五四“启蒙
成长中的中国女性主义
作者: 陈骏涛   郭素平   来源: 中国艺术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个人主义   主流意识形态   性别诗学   中国文化传统   性别意识   男女两性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中心主义   中国女性  
描述: 成长中的中国女性主义
解读维纳斯:多元形态的古罗马女神
作者: 姬庆红   来源: 中国宗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罗马   罗马人   文明进步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共和时期   维纳斯   叙述话语   女性形象   崇拜  
描述: 从罗马共和时期对维纳斯的集体主义崇拜,到帝国时期盛行的个人主义崇拜,极大地促进了古罗马的文明进步。但是究其实质,在古罗马社会中,维纳斯的女性形象却只不过是父权制叙述话语所创造的符号而已。
倔强的灵魂--谈丁玲小说中几个女性形象的塑造
作者: 宋晓萍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生活   共产党员   莎菲   陆萍   个人主义   丁玲   女性形象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小说   不协调  
描述: 丁玲是善于刻画女性形象的著名作家。在她众多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中有不甘于沉沦的梦珂、莎菲;有不断探求新路的美琳、丽嘉;有面对反动派杀人屠刀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有对新生活充满信心的薇底,也有与新生活不协调而陷于重重矛盾之中的陆萍。这是一组女性形象的群雕,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女性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尽管这些女性携带着纷杂的时代尘土,处于不同地位,
海明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姜沈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西师范大学   国际会议   个人主义   历史意义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外学者   作品   女性形象   海明威   新西兰  
描述: 由广西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联合主办的海明威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7月16日至20日在桂林市松园渡假村召开,这是第一个由美国以外的学者主办的海明威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新西兰等国的7名专家教授,以及国内2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出版单位的专家教授、研究人员。美国海明威学会主席、北达克达大学英语系主任罗伯特·刘易斯给大会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他称这次会议是一次重要而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会议开幕式由厦门大学杨仁敬教授主持,广西师大贺祥麟教授致开幕词,桂林市吴副市长代表市长郑义向大会祝贺。会议期间,中外学者对
从对象主体看《战国策》的人物表现
作者: 常昭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谋臣策士   先秦史   《战国策》   对象主体   《左传》   个人主义   人物表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春秋》  
描述: 文字一经产生,史籍就不同程度地表现人物。因此先秦文字记录的内容便渐次反映出人对自然以及对人本身关系的认识和发展。先秦诸子著作已表现出对人的关注和人的类意识的自觉。同样,先秦史书也越来越重视人的社会属性以及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所显现的精神道德方面的特点。《尚书》、《春秋》、《左传》、《国语》等对人物的表现随历史的发展而逐步加强。《战国策》则是先秦史籍中人物表现的汇集和高峰。
玛雅·黛伦对“先锋”的阐释
作者: 刘剑梅   来源: 书城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导演   玛雅   仪式化   艺术家   先锋性   个人主义   先锋派   美国电影   艺术形式   女性形象  
描述: 以大拼盘、大杂烩著称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并不崇尚先锋性。在商品化潮流的冲击下,先锋小说和先锋电影几乎面临绝迹,不知是养育它们的土壤已经变得干涸,还是它们自身已走到了尽头,对动荡的社会失去了关怀与批判。然而,即使在先锋派已不再时髦的今天,我仍然无法忘却玛雅·黛伦(Maya Deren,1917-1961)的电影。讲求实际而且内
有岛武郎在《爱不惜夺》中所表现的“夺爱”思想
作者: 刘岩   来源: 日本学论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完成   主观唯心主义   有岛武郎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个人主义   日本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外界刺激   “爱”  
描述: 有岛武郎在《爱不惜夺》中所表现的“夺爱”思想研究生刘岩1917年6月,《新潮》刊载了有岛武郎名为《爱不借夺》的随笔,这是后来的同名论著的第一稿。1920年3月,他开笔写作这一长篇,同年5月,丛文阁出版了他的作品集第十一集,题为《爱不惜夺》。但克其写作...
“新女性”个性解放道路的终结-论陈白露的悲剧
作者: 马俊山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余人   小资产阶级   妇女解放运动   新女性形象   个人主义   个性解放   三十年代   解放道路   中国现代   陈白露  
描述: 妇女解放,是新文学的一个传统主题。不同思想、流派的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探索和开掘,创造出一系列神采夺人的女性形象,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全可以和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群或“多余人”人物系列相媲美的时代群像,可以从中窥见中国现代妇女解放的艰难历程。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