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及其女性意识探微
作者: 祁晓亮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世界   女性形象   严歌苓  
描述: 严歌苓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当代华裔女性作家,她在过去近三十年创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者人生阅历丰富,对待创作的态度严肃、认真,作品对女性人物的描写尤其令人称道,她在笔下的女性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对历史、时代、人性的理解,并且对此有着艺术化的展示。严歌苓以自己独到的眼光和细腻的情思对不同女性的心理世界进行观照,通过几十年的艺术探索,并结合自己的感性经验对女性世界进行了新的诠释。因为作者处在东西方两种文化融合的语境中进行创作,她的文学书写更具有跨文化相逢的意义,这也是她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独特价值所在。本文共分为
边缘处的舞动:严歌苓长篇小说中边缘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周雅娟   来源: 渤海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同点   边缘处境   叙事艺术   严歌苓   边缘女性  
描述: 文学史中的女性形象历来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对象。华裔女作家严歌苓在塑造女性形象,特别是边缘女性形象上也极具影响力。通过对华裔女作家严歌苓旅美后以塑造女性人物形象为主的长篇小说中的边缘女性形象的梳理,分类,比较和分析可以得知,严歌苓在创作方向上以旅美为界限,前后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旅美后的创作中,作者主要通过展现人物的敏感特性,本土记忆的再现与文艺复兴以来“人”的观念的渗透这三种方法使其作品有了质的提升。作者通过这三种方式塑造的边缘女性也有其独特的含义,即社会上的输者。她们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是失败者,都是与主流
女人的史诗 雌性的歌哭:严歌苓长篇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刘程程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叙事伦理   女性形象   严歌苓   史诗性  
描述: 严歌苓是著名的华人女作家,从上世纪80年代进行创作,至今笔耕不辍。在严歌苓笔下,一系列的女性栩栩如生地演绎着她们的悲欢人生,而这些女性,从人性、生存、哲理等多维度地表现作家的敏锐和才智。 作家的女性抒写,有着自己的特色,即将女性抒写定位于“史诗性”,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长篇叙事的多主题尝试,从她还在国内发表作品,到后来移居美国,由女人群像的断片生活,向女性个体整个生存状态做细致入微的探查,二是严歌苓对历史语境反复言说,长篇中无不印上深厚的历史烙印:移民的历史环境、国内的历史发展、文革的特殊年代等,不断将女
从“雌性”、“地母性”到“圣母性”:严歌苓笔下的系列女性形象再解读
作者: 刘晓伟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雌性   圣母性   严歌苓   地母性  
描述: 北美新移民作家严歌苓,出国前的创作就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移民”给了严歌苓更为宽阔的文化视野与艺术视野。东西方文化冲突中的两难境况、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及其对西方文化的“认同”都会反映在严歌苓的文学创作中。从移民前的《雌性的草地》到移民初期的《少女小渔》,到后来的《扶桑》,再到前不久的《第九个寡妇》和《小姨多鹤》,严歌苓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但出国前后的严歌苓经历了“心灵移植”的重大转变,其女性形象及贯穿其中的女性意识,也在不断转变;而且随着严歌苓创作的不断成熟,这种转变越来越清晰,艺术展现方式也越来越圆熟。本
严歌苓女性题材小说论
作者: 王丽娟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母性   女性形象   严歌苓   民间  
描述: 严歌苓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笔耕不辍,三十年来创作了70多部小说。这些小说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且呈现出演变的轨迹。作家出国前的作品以部队生活、知青故事为题材;留美初期的创作侧重于移民题材的书写,定居美国后创作的作品往往是反思故国和自身的成长;旅居非洲后则转为纯粹的“中国书写”。作为移民作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女性体验是严歌苓小说创作源源不断的素材。移民带来的文化身份的转变和自始至终对个体生命的诉求,使作家执着于对历史、人性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有着开阔的文化视野,又体现着远距离审视的冷静。严歌苓从自
论严歌苓小说的道家文化底蕴
作者: 谢玲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家文化   重生顺死   自然自由   贵柔守善   严歌苓  
描述: 把文学作品放入文化思想中去研究考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作为多产、高质而又涉猎广泛的作家,严歌苓在作品中无论是对多种题材的书写,还是对多种人物形象的塑造,亦或是对社会边缘人性的挖掘,都折射出她独有的文化内涵以及她对于社会、政治、人性、历史和未来的深刻反思。她在吸收西方文学与文化思想的同时,也以自己的中国方式解读着这些思想。在创作过程中,严歌苓明显地吸取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如顺应自然、关注人性、心灵自由、以柔克刚、上善若水等,同时抛弃了道家思想中悲观厌世等消极思想。本文从道家思想文
绝境里的人性之光—严歌苓女性意识探析
作者: 曾晨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哲学   两性关系   女性意识   影视改编   严歌苓  
描述: 严歌苓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蜚声海内外的华文作家之一,从1989年的成名作《雌性的草地》到2015年的《床畔》,她创作的小说数量颇多,题材丰富,质量也不容小觑,除了在国内外获得各类文学奖项之余,其小说也因翻拍成多部优秀影视作品而名声大震。严歌苓始终致力于对女性生命存在的书写和两性关系的探寻上,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并把她特有的对绝境里人性的关怀融入到她的编剧活动中,以她独到的眼光和细腻的情思,把自己的女性意识投射到她笔下的人物身上,从而表达对历史、时代和人性的理解。严歌苓早期的小说多是描写女性在军旅生活中
严歌苓小说中的“文革”书写
作者: 刘婷婷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域视角   人性   “文革”书写   严歌苓   女性主义  
描述: 严歌苓的小说以其特有的深度在国内外文坛上颇具影响力,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移民作家,严歌苓的创作眼光兼有亲历国内历史的深度,又具国际化视野的广度,同时也显示出女性视角下独特的细腻柔和,这些特质致使她的作品极具可读性。严歌苓少女时代在国内亲身经历了动荡荒诞的“文革”,这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以种种不同的方式、题材重现在她的作品中,再加上海外生涯带来的开阔视角,她的“文革”小说可谓是独树一帜。本文试图从严歌苓的“文革”书写入手,以其在“文革”描写中的人性思考、视野扩大及女性视角为基点,相对较系统地梳理其涉及“文革
严歌苓笔下的男性形象研究
作者: 常玥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雌性意识   两性   严歌苓   女性  
描述: 学术界对严歌苓作品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从关注女性主义理论或文艺理论的角度入手,从中剖析她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女性意识和身份认同等问题。然而对女性作家的研究就是关注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这也对应严歌苓所说的:“女人比男人有写头”,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女性身上有着天生的弱者气息,和无定数的感情化。而本文则反其道而行之,思维逆向化,反观女作家笔下设置和描述的男性形象,剖析男性与女性间存在的复杂两性关系,解读女性在小说中所体现出对异性的评价与认知标准,从而通过这个独特的层面来考
论严歌苓小说中“残缺”的男性形象
作者: 翟羽佳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残缺   雌性   严歌苓   隐蔽的女权主义  
描述: 目前对严歌苓小说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三类题材的探讨上。一类是表现作者独特女性体验的“雌性”主题,一类是具有浓郁“边缘意识”的表现移民的历史、文化冲突等的主题,一类是反映文革时期记忆的人性主题。然而对女性作家的研究一般都走入关注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一思维定势,对作者笔下的男性形象却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试图采用逆向思维,反观女性作家作品中设置和描述刻画出的男性形象,并考察这些男性形象与女性之间复杂的关系,通过这个独特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作家的女性观乃至人性观。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选取几部具有典型意义的作
< 1 2 3 ... 13 14 15 ... 17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