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两性平等】搜索到相关结果 20 条
-
第六届东亚妇女论坛闭幕
-
作者:
任正英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全国妇联
专题讨论会
两性平等
妇女赋权
东亚地区
妇女平等
妇女发展
环境目标
妇女组织
性别平等
-
描述:
第六届东亚妇女论坛闭幕
-
妇联组织创新及运作刍议
-
作者:
喻辉
来源:
孝感日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妇联组织
两性平等
个体私营企业
项目化
妇联工作
妇女组织
建立和完善
组织创新
运作机制
社会主义精神
-
描述:
妇联组织创新及运作刍议
-
性别平等成为瑞典广泛的社会行动
-
作者:
刘群英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两性平等
瑞典
男女平等
基本国策
女权主义者
立法实现
政治需要
妇女组织
社会行动
性别平等
-
描述:
性别平等成为瑞典广泛的社会行动
-
两性平等的社会指标在提高
-
作者:
吴军华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企业家
两性平等
台湾
女性学
议题
人力资源
社会指标
互利共赢
性别平等
参与率
-
描述:
两性平等的社会指标在提高
-
台湾妇女研究论点简述(上)
-
作者:
仪缨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性别偏见
两性平等
台湾
女权运动
妇女运动
政治民主化
性别差异
师生互动
妇女研究
-
描述:
Thisarticledescribes,fromfouraspects,someofTaiwan'sscholars'introspectionsonTaiwan'swomen'sstudiesint…
-
性别平等在瑞典
-
作者:
刘群英
来源:
政协天地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政府机构
两性平等
男女平等
人力资源开发
积极推进
妇女组织
男性
性别平等
瑞典人
女性
-
描述:
为了考察瑞典人的性别平等的情况,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妇联和瑞典国际开发署共同举办的"中瑞人力资源开发和性别平等的研训班",于今年4月和10月分别在北京和瑞典接受培训。在瑞典期间,我们走访参观了瑞典中央及地方政府机构、大学、小学、博物馆、科技馆、养老院、家庭、工会和妇女组织等,接触和了解了社会方方面面,瑞典的国家富足、社会文明、人民友好、风光秀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是
-
台湾妇女研究论点简述(上)
-
作者:
仪缨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性别偏见
两性平等
台湾
女权运动
妇女运动
政治民主化
性别差异
师生互动
妇女研究
-
描述:
台湾妇女研究论点简述(上)仪缨Abstract:Thisarticledescribes,fromfouraspects,someofTaiwan'sscholars'introspectionsonTaiwan'swomen'sstudiesint...
-
台湾新女性主义的特征及其影响
-
作者:
承上
来源:
台湾研究集刊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女性主义
妇女团体
理想社会
两性平等
思想观念
台湾岛
妇女运动发展
男女平等
文化背景
女权思想
-
描述: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岛上响起了妇女要求自由与民主的呼声,新女性主义以时代的强音揭开了台湾现代妇女运动的新篇章,引起了社会极大的震动。它不仅为妇女争取某种权利,而且还着眼于思想观念的开通,以求迈向两性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本文拟通过对台湾新女性主义特征的分析,透视70年代以来台湾妇女运动发展的特点、意义及其发展趋势。 (一) 世界上,无论东方或西方,女权的中心思想都是以男女平等为基本内容的。但由于地区、文化背景的不同,女权思想又有其不同的出发点。台湾新女性主义没有照搬外来的
-
易性体验与两性平等——致舒芜老师
-
作者:
李玲
来源:
书城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性体验
两性平等
男性主体
男性中心意识
批判
性别批评
女性文学
男性世界
女性主体性
-
描述:
你们让我更自信地觉得性别批评不是"娘儿们"既无关紧要也拿不到台面上的呓语,它确实是关乎生命合理性、关乎文化合法性这样的大事。
-
论女性批评
-
作者:
翁德修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批评
理论依据
语言
两性平等
妇女写作
妇女文学
心理分析
文化背景
女性文学
传统文化
-
描述:
本文从生理、语言、心理分析和文化等四个方面评述和讨论了女性批评的理论依据。作者认为,着眼于以上四个方面的女性批评,尽管有些理论观点尚属牵强甚至荒诞不经,但是意在提倡两性平等、发现妇女文学的自身价值、探求女性文学的特征和向以男性为主的传统文化提出挑战的主张,无疑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立足于妇女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同时,还顾及到女性生理、语言、心理,以及阶级、种族、国籍和历史等因素,来探讨妇女写作特点和差异的批评途径也是十分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