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两性平等】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新时期女性媒介形象的探讨
-
作者:
李娜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两性平等
女性媒介形象
-
描述:
我国新时期女性媒介形象的诞生与成长是在借助大众传媒的良好发展势头下逐渐形成并受到全社会关注的。为了能够使女性形象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反映,本文在分析目前女性媒介形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措施,旨在为重塑我国新时期女性媒介的良好形象提供一定的参考。
-
《简·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陈禹希
来源:
林区教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和谐
两性平等
生态女权主义
-
描述:
19世纪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女性形象。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解放女性,拯救自然,进而追求并实现男性和女性的真正平等,在鞭策女性主义积极地关注环境问题的同时,还不断思考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途径,这就赋予了传统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更加浓厚的时代色彩。
-
当前我国女性媒介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作者:
王琳
来源:
渤海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媒介
两性平等
性别意识
-
描述:
随着我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女性媒介也随之迅速成长起来,并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为使我国的女性媒介进一步得到完善,在总结过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还需要拓展思路,使女性形象在媒介传播中得到客观、公正的反映,并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大众传媒,加强传媒自律,让男女两性平等的观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实现大众传媒之中真正的两性平等。本研究第一部分是女性媒介的界定和发展,对不同学者关于女性媒介的界定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了本研究中女性媒介的定义,同时对我国女性媒介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第二部分是我国女性媒介的现状及社会功能,
-
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探微
-
作者:
闻蔚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文学
男性文化观念
两性平等
女性形象
两性和谐
-
描述:
在西方文学领域中,很多作品都描述出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是数千年男性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让我们从女性的形象出发,来重新评估西方文学史的价值,从而为我们重新阐释西方文学开创了一条崭新的渠道。因此,文章将重新审视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让长期处于男性文化观念压抑之下的社会对女性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与界定,从而树立了西方文学中的女性意识,这是女性解放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有利于通过这种超越性的女性意识来推进人类精神的深层次发展与提高,实现真正的两性平等与和谐。
-
论抗战时期进步的妇女刊物《妇女生活》(1936-1937)
-
作者:
孙苗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平等
妇女解放
抗日救国
妇女生活
传播技巧
-
描述:
我国妇女运动可追朔至明朝中叶,伴随着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产生。直至新中国成立,我国的妇女运动已有百年历史。妇女的呼声、妇女的生活状况、妇女的社会形象等,这些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折射出来,报刊是不二选择。尤其是在抗战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职业女性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妇女自主意识在日渐觉醒并加强。她们在政治场十分活跃,女性报人也如雨后春笋,同时,男性主导的话语权也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有所削弱。一时间,女性话语权和妇女报刊,成为新的阵地而日益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因此,为了了解女性形象,以及妇女运动的状况
-
“天使”与“恶魔”——波特短篇小说《绳子》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龚娜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平等
传统
魔鬼
天使
矛盾
女性
-
描述:
凯瑟琳·安·波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她主要以短篇小说蜚声于美国文坛。《绳子》是其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妻子这一女性形象格外突出。一方面,作为被丈夫定义的“天使”,她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她有着悖于父权社会要求的“魔鬼般”的反叛精神,即追求两性平等。因此,小说中的妻子是一个矛盾体,她既遵从传统又敢于挑战传统,可谓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体。
-
An Interpretation of Disgr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 Ethics
-
作者:
NIU
TINGTING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伦理学
两性平等
母性思考
关怀
情境道德
《耻》
-
描述:
作为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库切分别于1983年和1999年两度荣获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库切的代表作《耻》发表于1999年,这部小说讲述了文学教授卢里因丑闻丢失职位之耻和女儿露西被黑人强暴之耻两大中心事件,反映了后殖民时期南非人们努力摆脱殖民阴影,艰难探索未来的的生存状态,同时作品也对社会道德,普遍人性等主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本文拟用女性主义伦理学作为切入点对《耻》进行阐述,以女性主义伦理思想中的道德观为理论框架:即从女性追求两性平等、学会关怀他人、注重具体情境下的人
-
心灵的寄托 精神的支撑:论许地山对妇女命运的宗教关怀
-
作者:
张春颖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生哲学
两性平等
宗教关怀
女性问题
女性形象
许地山
人格独立
-
描述:
许地山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他本着为人生的理想,立足社会现实状况,借助宗教拯救灵魂之笔,利用传奇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一幅幅清新秀丽、格调独特的优秀作品,以唤醒和解救沉睡于苦难中的人类,尤其是受压迫最深的女性群众。他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是抒写女性命运多苦,以及她们是如何走出困境的。许地山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她们身上闪现了很多耀眼的光芒,包括外在形象的纯美、宗教信仰的虔诚和人格的独立,给人们带来审美享受的同时,展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本文力图以许地山作品中
-
中国妇女报:为两性平等鼓与呼
-
作者:
蔡一平
来源:
中华新闻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中国妇女报
舆论监督
维护妇女权益
社会转型时期
两性平等
当代中国妇女
社会丑恶现象
打工妹
女性形象
鼓与呼
-
描述:
中国妇女报:为两性平等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