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东方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后殖民视角下《花鼓歌》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李翔
聂翔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同化
东方主义
殖民内化
文化霸权主义
-
描述:
后殖民主义理论为文学批评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其中的东方主义、文化霸权主义以及殖民内化等核心概念更是为文学解读提供了强有力的话语.将后殖民理论应用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的批评实践已屡见不鲜,但将其应用于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分析上,就是凤毛麟角了.本文旨在将后殖民主义理论应用于<花鼓歌>中女性形象的分析,给予被双重边缘化的华裔女性一个崭新而独到的诠释.
-
以"母性"反"被看":评严歌苓《扶桑》
-
作者:
纪瑾雯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
东方主义
母性
-
描述:
严歌苓的<扶桑>所表达的不仅是对纯洁爱情的美好想像,对西方霸权主义式地凝视东方的展现,还有以东方式救赎来反"被看"的文化意蕴,为当代文坛贡献了新的一类具"母性"的女性形象.
-
传统华人形象的颠覆与重塑
-
作者:
李慧懿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东方主义
颠覆与重塑
刻板印象
-
描述: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长篇小说《喜福会》讲述了四对母女从开始由于文化差异、民族身份等原因引起误解和冲突到最后互相理解的故事,探究了华裔女性如何重构自己双重文化身份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希望东西文化平等交流最终走向融合的美好愿望。本文从后殖民及文化交流的视角分析了西方主流文化中的华人刻板印象的产生以及给华裔的生活和文学创作带来的影响,着重探讨了有着中国血统的谭恩美在塑造《喜福会》中华人女性形象时为颠覆东方主义思维定势下的女性刻板印象、重塑华人女性新形象所做出的努力。同时讨论了谭恩美在塑造华人女性形象时的局限性。
-
评《女勇士》中女性形象的自相矛盾现象
-
作者:
刘学东
王建会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汤亭亭
自相矛盾
《女勇士》
女性主义
-
描述:
针对《女勇士》中女性形象刻画上所表现出的自相矛盾现象,解读汤亭亭作为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策略和作为华裔女性作家的创作困境。重点分析学界对《女勇士》中女性形象自相矛盾的误读,指出汤亭亭的创作由于受到自身特殊身份和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限制,其创作思想未能摆脱西方二元对立的束缚。
-
从东方主义看《金锁记》的翻译
-
作者:
陈会琴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他者
意义明晰化
增译
《金锁记》
异化
-
描述:
东方主义是一门学科,东方总是作为一个与西方对立的"他者"形象出现。《金锁记》的英译本是张爱玲想打入英语主流世界的一个努力,表现了明显的东方主义色彩,译本中出现了异化、增译和意义明晰化等特点。但是张爱玲并没有成功,因为美国读者对她所创造的"他者"不感兴趣,她所确立的旧中国保守的女性形象激不起他们的窥视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