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吉尔曼短篇小说《黄色墙纸》的功能文体分析
作者: 赵晓囡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态   功能文体   《黄色墙纸》   语气   主位  
描述: 系统功能文体学为我们提供了较完整、全面的文体分析框架,其核心是"功能"思想。本文以吉尔曼的代表作《黄色墙纸》一文为样本,对其主位结构特征、语气结构特征和情态系统特征进行分析,来探索功能文体对于分析女性文学文本的应用价值。
美国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读吉尔曼的《黄色墙纸》
作者: 何少华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癫   《黄色墙纸》   女权主义   女性写作   双重身份  
描述: 《黄色墙纸》描写了美国妇女受到她们丈夫的控制以及男权影响的痛苦经历。本文着眼于故事的内容、作者的经历两个方面,解读19世纪末女权状况,以揭示在父权制社会中,吉尔曼试图唤醒女性争取自由和独立意识的强烈愿望。由于她兼具受束缚的女性和女作家的双重身份,其疯癫也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反映了女性追求独立和自我空间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19世纪女作家构建自己女性文学传统的努力。通过疯癫,女性得以反抗社会的压抑,表达自己的意志,并且保持其独立的身份。
美国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读吉尔曼的《黄色墙纸》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学刊·高教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癫   《黄色墙纸》   女权主义   女性写作   双重身份  
描述: 《黄色墙纸》描写了美国妇女受到她们丈夫的控制以及男权影响的痛苦经历。本文着眼于故事的内容、作者的经历两个方面,解读19世纪末女权状况,以揭示在父权制社会中,吉尔曼试图唤醒女性争取自由和独立意识的强烈愿望。由于她兼具受束缚的女性和女作家的双重身份,其疯癫也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反映了女性追求独立和自我空间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19世纪女作家构建自己女性文学传统的努力。通过疯癫。女性得以反抗社会的压抑,表达自己的意志,并且保持其独立的身份。
试析《黄色墙纸》和《最蓝的眼睛》的叙述共性
作者: 王含   来源: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黄色墙纸》   《最蓝的眼睛》   颜色政治   非线性叙述   叙述共性  
描述: <黄色墙纸>和<最蓝的眼睛>这两部女性文学作品艺术并阶段性地论证了权力与他者这一矛盾体在美国的历史变迁.按照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两小说在标题、内在化现象、非线性叙述和他者的出路等诸多方面存在思考上的相通点.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