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性欲望交织的悲剧枷锁——对比《金锁记》《怨女》
作者: 杨晴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悲剧   《金锁记》   《怨女》  
描述: 张爱玲以卓越的才情和细腻的文笔,为我们塑造出了许多鲜活的形象,在这些形象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女性人物都被赋予了悲剧性的命运。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在很多人看来是可恨的,但是张爱玲却说过,她爱每一个笔下的人物,包括曹七巧。本文将通过对比《金锁记》与《怨女》,对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进行分析。
女性文学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以张爱玲的《金锁记》为例
作者: 杨琳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女性意识   《金锁记》   女性文学  
描述: 本论文旨在探讨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如何透过小说解读认识中国文化这一问题。论文通过对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教学,让第二语言习得者对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有所认识。论文主要有以下内容:一、简析中国新文学时期作品中的女性文学、女性意识,并分析女性意识引入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意义;二、通过《金锁记》教案设计,分析小说中人物所代表的新旧交替时期的女性意识与觉醒的矛盾,同时与西方女性意识作对比,了解二者的不同;三、对有关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提供有关对外汉
张爱玲《金锁记》异化翻译评析
作者: 王慧平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异化翻译   自译   《金锁记》  
描述: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在很多作品中都塑造了富含人生悲剧命运的女性文学形象。她把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传奇》,而她的身世本身也是一部苍凉哀婉而精彩动人的女性传奇。她是20世纪文学史上少有的可以自由纯熟地运用双语写作与翻译的作家。作为作家,张爱玲声名远扬,赢得了文艺界学者们及多国读者们的高度赞扬,《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把这篇小说视为中国文学的巅峰(傅雷,2005:53);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夏志清,2
浅析《金锁记》人物的精神分析
作者: 李福伟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分析理论   《金锁记》   诠释   弗洛伊德学说   借鉴  
描述: 近年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张爱玲创作的论作很多,也提供了一些新的研究层面.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对那种新旧时代交叠下的女性命运极为关注,对女性的心理挖掘也非常深刻,在文学创作中的女性人物始终透着精神分析理论的基调.文章以<金锁记>塑造的曹七巧心理来分析张爱玲小说对弗洛伊德学说的诠释.
月色式苍凉 宿命式荒凉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专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宿命   月亮   《金锁记》   意象   女性  
描述: 月亮,是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反复出现的艺术意象。月色,在张爱玲的笔下,没有被营造成一片温馨与柔和的氛围,只有彻底的阴暗、残缺与苍凉。正如《金锁记》中女性人物的轮回命运,这就是宿命。
月色式苍凉 宿命式荒凉——谈张爱玲《金锁记》月亮意象与女性命运的关系
作者: 杨友娥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宿命   月亮   《金锁记》   意象   女性  
描述: 月亮,是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反复出现的艺术意象。月色,在张爱玲的笔下,没有被营造成一片温馨与柔和的氛围,只有彻底的阴暗、残缺与苍凉。正如《金锁记》中女性人物的轮回命运,这就是宿命。
月色式苍凉 宿命式荒凉——谈张爱玲《金锁记》月亮意象与女性命运的关系
作者: 杨友娥   来源: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宿命   月亮   《金锁记》   意象   女性  
描述: 月亮,是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反复出现的艺术意象。月色,在张爱玲的笔下,没有被营造成一片温馨与柔和的氛围,只有彻底的阴暗、残缺与苍凉。正如《金锁记》中女性人物的轮回命运,这就是宿命。
张爱玲与崔贞熙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比较研究:以《金锁记》、《地脉》、《人脉》、《天脉》为中心
作者: 金锦兰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崔贞熙   张爱玲   《三脉》   悲剧意识   《金锁记》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张爱玲与韩国崔贞熙作家的作品,对其中蕴含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来探讨两位女性作家笔下描述的女性悲剧意识产生原因。悲剧意识由相反相成的两极所组成,悲剧意识是把人类文化的困境暴露出来,这种文化困境的暴露,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挑战。同时,悲剧意识又把人类文化的困境从形式和情感上弥合起来,这种弥合也意味着对挑战的应战。张爱玲与崔贞熙是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的作家,她们相似的成长经历使她们的悲剧意识表现出了很多相似点。透视女性的生存价值和悲剧意识是张爱玲和崔贞熙作为同一个时代的女性作家共同的话
月与日的辉映与逆变:《金锁记》的整体意象模式
作者: 高岭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月亮意象   象征   张爱玲   太阳意象   整体意象模式   《金锁记》  
描述: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月亮,是处于小说文本中心位置的主导意象,对全篇具有统摄作用。月亮意象象征寓意的透射,在围绕自身生发衍变的同时,又与太阳意象相辉映与逆变,构成小说的整体意象模式,展开多方面的意义延伸。月亮意象在小说里出现20处,太阳意象出现13处,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多重所指。它们的逆变和辉映,透射出七巧、芝寿、长安三个女性人物复杂的心理蕴涵,从历史维度揭示出在父权统治男性中心社会里女性扭曲、畸形而惨痛的真实心态。
女性,不该做心狱中的囚待--由《金锁记》和《玫瑰门》说开去
作者: 张华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玫瑰门》   张爱玲   女性意识   《金锁记》   女性文学   小说  
描述: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铁凝的《玫瑰门》在勘探人性丑与消解神话方面堪称女性文学的范本。本文试图通过对她们的解读,带给当今女性文学中的“个人化”写作和“另类”写作一些启示和反思。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