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觉醒》】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艾德娜和十九世纪社会女性标准的冲突
-
作者:
徐红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特·肖邦
冲突
《觉醒》
社会标准
-
描述:
曾被许多文学评论家称作精神毒草的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艾德娜不甘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渴望并追求自由的故事。
在艾德娜生活的十九世纪末,妇女被剥夺了今天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种种权利和自由。她们附庸于男性,遵循“虔诚、贞洁、顺从、爱家”的妻业、母业和妇道,把当好贤妻良母作为自己个人追求的最终和唯一表达;她们没有选择生活的任何权利,非但没有独立人格,不能拥有财产,甚至连单独上街的自由都没有。妇女只要越过雷池一步,就会遭到父权社会的无端谴责和迫害。
肖邦在《觉醒》中呼吁妇女争取个人解放,
-
徒劳的抗争:性别理论视阈下的《觉醒》解读
-
作者:
李芝蕾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理论
父权制
《觉醒》
抗争
-
描述:
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0-1894)的代表作《觉醒》(The Awakening)发表于1899年。作品出版后,曾在美国文坛引起轩然大波。从专栏作家到评论家,从普通读者到社会上层,无不斥责小说为“病态”、“不健康”,以致小说被禁止收藏,凯特•肖邦也被许多文学团体除名,几年后,抑郁而死。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评论家开始注意到这部小说,把它发掘出来重新分析评论,给予它很高的地位和评价。批评家们主要从女性
-
自我与注视:《觉醒》中的女性身体叙事
-
作者:
周莉莉
姜源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注视
《觉醒》
自我
主体间性
身体
-
描述:
凯特.肖邦在《觉醒》这部小说中跨越传统伦理观念,刻意将拥有欲望身体的女性形象作为叙述性作品的正面形象展示出来。身体意识的苏醒推动女主人公颠覆了男性的注视特权而成为注视的主体,使其试图摆脱父权话语对女性的禁忌建立在社会空间拥有主体性的身份建构模式。然而,身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存决定了自我认证无法在缺乏主体间交流的情况下进行,女主人公的自我认证只能以失败告终。
-
两个叛逆的女人:对比分析《觉醒》与《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两位女主人公
-
作者:
路红艳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征秩序
《觉醒》
母性空间
符号自我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
描述: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描述了十九世纪的女性在追求新的社会地位同时又必须兼顾传统社会所赋予的责任时所经历的矛盾冲突与身心挣扎。书中的女主角艾得娜不仅设法抗拒传统的女性义务,而且追求新的自我的社会认同,努力获得某种程度的女性自主权,从而成就了新的个人认同,精神觉醒以及自我成长。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康妮,多年来也一直被视为反抗旧的伦理观念,勇敢地争取个体解放,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的一个女性形象。 克里斯多娃的符号学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符号”与母性的联系比与父权的更为密切
-
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觉醒》中的性别对立
-
作者:
李梅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对立
《觉醒》
两性和谐
萧邦
-
描述:
《觉醒》是美国现实主义女作家凯特·萧邦(1850-1904)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婚外恋的故事,以女主人公投海自尽为结局。发表于1899年,出版不久即被列为禁书,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得以重见天日,并被尊为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过人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离经叛道、追求个人自由与独立的女性形象。 国内外关于该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女性主义。本论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切入,对传统性别机制中的社会性别刻板模式的主体行为和公私领域划分的客观环境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揭露造成男女两性关系疏离、对峙的主要原因,并试图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