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觉醒》】搜索到相关结果 59 条
-
自然意象在小说《觉醒》中的作用
-
作者:
卢颖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自然意象
凯特·肖邦
-
描述:
凯特·肖邦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觉醒》是美国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目前对《觉醒》的研究主要采用女性批评和精神分析法,但较少关注文中的自然意象。本文通过研究作品中对花、太阳、月亮等几种自然意象的描写及对主人公产生的作用来揭示自然意象对于主人公觉醒所产生的作用,同时挖掘它们对于故事衔接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
谈谈《觉醒》中的女性主义
-
作者:
顾群
来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觉醒》
女性主义
-
描述:
凯特·肖班(1850-1904)是十九世纪末活跃于美国文坛的著名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她的代表作《觉醒》因其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被推崇为美国女性文学的扛鼎之作,跻身美国文学的经典之列。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的研究视角入手,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和分析,旨在指出小说《觉醒》的女主人公艾德娜·庞迪里埃在势力庞大的男权社会中,其反抗行为的艰巨性及悲剧性。
-
一位叛逆女性的寻求自我之路:凯特·肖邦笔下的美国新女性形象爱德娜
-
作者:
郑婷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觉醒》
新女性形象
-
描述:
该文探讨了爱德娜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完整过程,包括:前奏;起因;开始;进步和升华.主体分为四大章节.第一章首先分析小说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欺骗、奴役女性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社会,它对解释爱德娜逐渐变化的言行起关键性作用;随后论述了爱德娜开始觉察到的压抑感,也正?
-
《觉醒》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
-
作者:
王翰芬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觉醒》
觉醒过程
《莎菲女士的日记》
-
描述:
凯特·肖邦的《觉醒》和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因其刻画的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女性形象,自问世到最后的经典化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褒贬不一。虽然许多评论家拿这两部作品和其他女性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然而,尚未有硕士论文专门比较过这两部作品。两位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女主人公艾德娜和莎菲,随着女性意识的步步觉醒,扮演着冲出时代樊笼的女性先驱角色。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两部作品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集中比较两位作家的女性意识,以及两位女主人公在对待她们的社会背景、社会关系和觉醒过程中女性意识的体现,以此重新审
-
论《觉醒》中的解构主义
-
作者:
米丽汁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主义
《觉醒》
二元对立
凯特·肖邦
-
描述:
在美国文坛,凯特·肖邦是19世纪末期的一位杰出而具有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在十八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她曾发表了两篇短篇小说集《河湾人》和《阿卡迪亚之夜》,这两本小说集奠定了她作为具有地方色彩的优秀作家的文学地位。1899年,凯特·肖邦发表了自己的代表作《觉醒》。这本书主要是描写一位聪慧,敏感,勇敢的女性在获得精神上的觉醒之后大胆追求自己自由独立的生活的故事。肖邦前卫而大胆的创作思想使得这本书成为一部罕有的佳作。本文主要分析凯特·肖邦体现在《觉醒》中的解构主义思想及策略。笔者希望通过对作品中所具有的解构主义因素的
-
声音与权威:从女性叙事学视角看《觉醒》中的女性角色
-
作者:
余小芳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威
《觉醒》
叙事声音
卡特·肖邦
-
描述:
卡特·肖邦,美国十九世纪女作家。以擅长短片小说著称,其小说大多以美国新奥尔良为背景,一开始她被视为美国南部乡土作家。1899年肖邦出版了她的第二本小说,长篇小说《觉醒》,这部作品是肖邦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它讲述了一个深感不幸的已婚妇女与时代赋予她的命运以及婚姻给予的束缚抗争的故事。她不惜一切代价,乃至自己的生命,不断追求自身自由和艺术的完美。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谴责,同时代的评论家们认为这部作品粗俗,病态,另人毛骨悚然。但在肖邦去世后的十年后,很多专家重新阅读该作品,并重新发现作品的价值。历
-
艾德娜和十九世纪社会女性标准的冲突
-
作者:
徐红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特·肖邦
冲突
《觉醒》
社会标准
-
描述:
曾被许多文学评论家称作精神毒草的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艾德娜不甘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渴望并追求自由的故事。
在艾德娜生活的十九世纪末,妇女被剥夺了今天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种种权利和自由。她们附庸于男性,遵循“虔诚、贞洁、顺从、爱家”的妻业、母业和妇道,把当好贤妻良母作为自己个人追求的最终和唯一表达;她们没有选择生活的任何权利,非但没有独立人格,不能拥有财产,甚至连单独上街的自由都没有。妇女只要越过雷池一步,就会遭到父权社会的无端谴责和迫害。
肖邦在《觉醒》中呼吁妇女争取个人解放,
-
徒劳的抗争:性别理论视阈下的《觉醒》解读
-
作者:
李芝蕾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理论
父权制
《觉醒》
抗争
-
描述:
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0-1894)的代表作《觉醒》(The Awakening)发表于1899年。作品出版后,曾在美国文坛引起轩然大波。从专栏作家到评论家,从普通读者到社会上层,无不斥责小说为“病态”、“不健康”,以致小说被禁止收藏,凯特•肖邦也被许多文学团体除名,几年后,抑郁而死。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评论家开始注意到这部小说,把它发掘出来重新分析评论,给予它很高的地位和评价。批评家们主要从女性
-
凯特·肖邦《觉醒》中艾德娜悲剧命运的原型批评解读
-
作者:
马喆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觉醒》
悲剧人生
分裂的内心
女神心理理论
-
描述:
凯特·肖邦的长篇小说《觉醒》于1899年问世于文坛,随后在公众及评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曾一度被列为禁书而封杀在公众视野之外。直至半个世纪以后,随着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该作品才重新进λ文学批评的主流。凯特·肖邦的小说多数以刻画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为主题。虽然以前的研究也对此有一定的关注,但是从原型批评的分支即女神心理理论来全面展示女主人公的内心还尚无专门研究。本文正是借鉴女神心理理论来分析女主人公的分裂内心对其悲剧人生的影响,从而揭示她最终自刎其生的必然性。论文第一章是对小说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并通过对以前
-
男权社会里女性的悲惨命运
-
作者:
李玲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觉醒》
凯特·肖班
命运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美国19世纪女作家凯特·肖班(1850-1904)的作品《觉醒》(1899)。这部作品深刻的描绘了19世纪美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婚姻家庭生活以及在男权社会下女性对于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以往的很多研究都把重点仅仅放在了小说中女主角的分析上,对爱德娜的精神、意识及性等各方面的觉醒都作了深入的分析。但是,本文从小说中的三位女性阿黛尔,雷西和爱德娜入手,分别论述了她们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状态,从而揭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及她们的悲惨命运。19世纪的美国社会在女性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