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两个叛逆的女人:对比分析《觉醒》与《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两位女主人公
作者: 路红艳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征秩序   《觉醒》   母性空间   符号自我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描述: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描述了十九世纪的女性在追求新的社会地位同时又必须兼顾传统社会所赋予的责任时所经历的矛盾冲突与身心挣扎。书中的女主角艾得娜不仅设法抗拒传统的女性义务,而且追求新的自我的社会认同,努力获得某种程度的女性自主权,从而成就了新的个人认同,精神觉醒以及自我成长。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康妮,多年来也一直被视为反抗旧的伦理观念,勇敢地争取个体解放,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的一个女性形象。 克里斯多娃的符号学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符号”与母性的联系比与父权的更为密切
性爱:再生与毁灭
作者: 卢伟萍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爱玛   劳伦斯   康妮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包法利夫人》  
描述: 本文将《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康妮与《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两位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在劳伦斯和福楼拜的笔下,康妮与爱玛可以说都是一个追求理想的性爱生活的女性形象,然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却又走着不同的道路,以至于导致截然相反的结局。康妮在性爱追求中最终获得了再生,成了一个真正的女人,而爱玛在性爱的追求中却走向了毁灭。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局体现了她们之间存在着的关于性爱理想的差异性认知。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