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的彰显与遮蔽——《新青年》的“女子问题”探考
作者: 王冬梅   卢衍鹏   来源: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青年》   彰显   遮蔽   女性  
描述: 在一个国家危亡的时代,女性身体解放的私人性一面往往被忽略,而其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公共性一面则被凸显出来和刻意强调。《新青年》中的“女子问题”讨论,男性论者更多地申述民族自强、国家独立对于女性的要求,彰显女性意识与国家思想相交融的一面。女性成为在场的缺席者,导致女性身体解放的私人性的一面被遮蔽,这种遮蔽直接影响了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使其作品成为男性启蒙话语的传声筒。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加强,其文学创作逐渐摆脱了男性的话语权威,确立了女性的独立身份和话语体系。
家国之躯与角隅之体:五四女性身体观的两种表达
作者: 韩晓琴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青年》   身体   疾病   死亡  
描述: 五四新文化时期是近代社会和思想文化发生重要变革的历史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得到广泛重视和提倡,女性身体解放被纳入时代解放的叙事中,女性解放的话语言说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以《新青年》为战场,许多新文化领袖以“民主”、“科学”为旗,从反对封建礼教、倡导个性解放的立场出发,对社会传统道德、男女两性关系中违背民主、理性、科学的旧有陋习及陈腐教条进行了揭露和抨击。《新青年》中关于女性贞操问题的讨论呈现两种话语言说:伦理的觉悟(公共性话语言说),在“民主”、“科学”大旗下将贞操问题纳入新的伦理观念中,将其作为反对旧道德的有
“五·四”新文化时期北京女性报刊评述
作者: 刘宁元   来源: 新闻知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中国社会   女性报刊   妇女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   北京   中国女性  
描述: 1915年9月,《新青年》(1917年初落足北京)问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19年五四狂飙席卷全国。这场极其伟大的,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于中国妇女运动,其意义亦十分
出走的娜拉到了延安后怎么办?:论延安文艺整风前的新女性文学作品
作者: 朱昱熹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娜拉》   《新青年》   女性文学作品   中国社会   女主人公   延安文艺整风   娜拉形象   出走  
描述: 1918年《新青年》第四卷刊发了“易卜生专号”,其中《娜拉》中毅然走出家门,不愿再受男权奴役束缚的女主人公娜拉形象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强烈共鸣。正像茅盾在《从说起》中所说:“《娜拉》被介绍过来之前,《新青年》已经谈到妇女运动,但是《娜拉》译本随《易卜生专号》风行之后,中国才出现了新女性。妇女运动从此不再是纸面上的一个名词。”于是,娜拉成为当时社会上走出封建家庭、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代名词。而“娜拉出走后怎么办”也成为当时社会的重大命题。对此,鲁迅先生曾说:娜拉出走后只有两条路,要么回家,要么堕落。但在1937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潮
作者: 肖爱树   来源: 济宁师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青年》   妇女问题   妇女运动   妇女解放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   妇女解放思潮   陈独秀   李大钊   五四运动  
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潮肖爱树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与阶级压迫连体共生的男尊女卑观念,使妇女的权利几乎被剥夺净尽。妇女精神上被压抑,形体上受摧残,终生苦熬苦作,直至被葬入遗忘的历史深渊。虽然历史上曾出现过为命运而抗争的众多女子,但她们无...
历史:合谋与批判——略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作者: 王侃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青年》   妇女解放   女权主义者   中国女性文学   丁玲   女性写作   《张爱玲文集》   现代女性   女权思想   二十世纪  
描述: 历史:合谋与批判——略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