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五四时期男性知识分子社群之女性想象的时差:从《新青年》到《文社月刊》
作者: 曾阳晴   来源: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青年》   《文社月刊》   时差   五四时期   女性想象  
描述: 清末民初,中国已经开始大量的性别论述,发言的主体也不仅止于男性,女性在此论述空间开始展开其发言权。早期的女学思想可以《饮冰室文集》里的论述为代表,倡导透过对女性的教育(所谓的"女学"),一方面养成贤妻、良母;另一方面使女性经济独立,从而建立幸福家庭,造就富强国家。《新青年》同样也注意这一方面的议题,不仅设立一个"女子问题"的专栏,且由女性执笔论述,上个世纪20年代基督教的重要出版物《文社月刊》,对于当时中国社会性别的状态特别是对于女性地位与未来发展的建构提出他们的构想,透露出当代的(男性)基督徒在书写中模
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的薛琪瑛汉译王尔德An Ideal Husband研究
作者: 乔敏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青年》   薛琪瑛   《意中人》   翻译规范理论   吉迪恩·图里  
描述: 晚清民初,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各路社会政治文化力量纷纷寻求有效的救国之法,翻译文学充当了启蒙和教诲的工具,受到了启蒙知识分子的大力提倡。学界对清末民初外国文学译者的研究,基本关注男性译者,他们长时间以来成为翻译界研究的热点,但是鲜有人关注到另一个积极投身翻译的群体——女性译者。然而女性译者与男性译者一样,为翻译事业以及当时的社会变革做出了贡献。一些女性译者响应男性启蒙知识分子塑造新女性的号召,译介西方带有婚恋、家庭题材并具有典型西方女性形象的文学作品以期重塑女性形象,启蒙大众。综观王尔德的喜剧创作,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