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柔石】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秋瑾弹词《精卫石》与晚清男女平权思想
-
作者:
鲍震培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男女平权
弹词
《精卫石》
-
描述:
弹词是清代以来女性所擅长的长篇韵文体小说文类,初萌了"处处为女性张目"的女性主体意识,影响比较大的作品有《再生缘》《凤双飞》《榴花梦》等,秋瑾在晚清男女平权意识高涨的大背景下创作了弹词《精卫石》,以
-
从“神仙”到“凡人”:对汉画像石艺术中“女性形象”变迁的解读
-
作者:
唐毅
来源:
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形象
汉画像石
女性
-
描述:
在中国美术史上,汉代绘画雕刻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承前启后的转折,而其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就是画像石。汉画像石气势恢宏,博大精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汉画像石集文学、历史、绘画
-
新塍郑官房与郑静兰
-
作者:
赵青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清朝后期在嘉兴府新塍镇郑氏官房出了一位女诗人,她便是本文的主人公郑静兰(1844—1913),字松筠,光禄寺署郑宝锴女,光绪元年(1875)举人郑文同从妹,福建平和县典史范鸿书妻,范梦石嗣母。著有《绿窗馀事》、《焦桐集》、《焦桐续集》。
-
第二节 从莎乐美之吻到母亲的泪水:爱尔兰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映射
-
作者:
步凡
来源:
"中国与爱尔兰:1979-2009"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纵观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从君子倾慕的"窈窕淑女",到《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女神形象,都体现出柔美婉约,似水般温柔的特质。当面临道德修养的抉择,红颜知己会"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当游子求学远行的时候,往往牵挂家中"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反面
-
日本自民党的“三领导”人
-
作者:
肖世泽
来源:
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2期(总第111期)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和选举"诀窍"、在党员和民众中较有人气的石破茂继续担任党的大管家干事长一职,同时也破例将两位在青年和妇女中较有人气的女性人物安排进党的"三领导"中,总务会长野田圣子、政务
-
女神与女从——中国文学女性伦理表现的两极性
-
作者:
王纯菲
来源:
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对文学的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下世界性的话语批评形态,自20世纪末以来,西方女权主义批评话语在中国文学批评界始终热度不减。然而,取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理论之石,攻中国女性文学之玉,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女性文学表现的民族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
-
女神与女从——中国文学女性伦理表现的两极性
-
作者:
王纯菲
来源: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女性伦理
女权主义
话语权
-
描述:
对文学的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下世界性的话语批评形态,自20世纪末以来,西方女权主义批评话语在中国文学批评界始终热度不减。然而,取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理论之石,攻中国女性文学之玉,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女性文学表现
-
“莎菲型”女性形象的美的历史价值
-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丁玲创作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丁玲是一位善于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她笔下的"莎菲型"的女性,具有鲜明的个性,倔强的灵魂,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并且往往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不是发生叛逆的呼喊,就是向因循守旧的思想进行无情的斗争。她笔下的女性常常是在女性的温柔里蕴育着倔强的灵魂,对未来美好热烈的追求中又满怀着浪漫的诗情。本文仅就丁玲塑造的莎菲、贞贞、陆萍、黑妮、杜晚香等女性形象及其美学价值作些探讨。一丁玲笔
-
当代城市女性文学与城市文化
-
作者:
傅建安
来源:
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男性的刚强与力量使他们有更强的谋生本领。农业社会是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城市,由于机器生产代替体力劳动,女性那种与生俱来的柔韧性,使她们比刚直有力的男性更能适应万变的社会,城市为女性提供了施展身手的舞台,女人和男人终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
简论辛词女性形象
-
作者:
刘国蓉
来源:
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分析
辛弃疾
女性形象
词作
-
描述:
辛弃疚是南宋爱国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作少有对女性的关注,其词中涉及到女性形象的作品约八十余首,不到其作品的七分之一。这些女性以歌妓、思妇、历史人物、村妇、传说中的女性居多。通过对辛词女性形象的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几点认识:第一,反映出两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第二,反映了辛弃疾的女性观。第三,展示了英雄内心世界深重的苦闷。第四,体现了时代的影响。第五,是辛词才学化的有力证明。第六,体现了辛词题材的丰富、风格的多样,折射出了辛其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