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清代女性戒子诗的母教特征与文学意义
作者: 曾礼军   来源: 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清代   文学意义   女性戒子诗   母教特征  
描述: 戒子诗是以教化和诫勉子孙后代为主要内容的家训文体和诗歌题材。清代女性戒子诗异常繁荣,一方面在于清代父教的普遍缺位致使母教兴盛,另一方面则是清代女性文学素养的普遍提升促使母亲能够并喜欢吟诗教子。清代女性戒子诗是清代母教独特而重要的文献资料,直接传达了母教的身份认同、教化观念和教育方法等教化特征。清代女性戒子诗还揭示了母教在诗歌启蒙、诗教传承、家风绍继和诗歌创作等方面对家族文学发展的助推作用和文学意义
西方女性文学的道德情境及其文化体认
作者: 刘晓文   来源: “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西方女性文学   宗教情结   道德情境   叙事伦理  
描述: 本文以西方情境道德理论为逻辑起点,试图阐明西方女性文学所体现出的道德情境的具体性和复杂性:即道德之善与人生幸福、道德反思与道德自律、自我存在与性自由、和谐情愫与反乌托邦、矛盾身份和话语道德等,并进一步分析指出,西方女性文学所展示出的道德情境,体现了女作家们的宗教道德情结。事实上,很多西方女性作家在其创作中都体现出了宗教与道德伦理的双重维度。
论北美“新移民”华文女性文学的文化意蕴特征
作者: 粟多贵   来源: 新视野 新开拓——第十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华文女性文学   北美洲   新移民文学   文化意蕴  
描述: 北美"新移民文学",是神州大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相继移居北美地区的一些国家的文化学人,所开创的一片新兴的文学园地,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与新移民出国潮掀起后必然产生的一种文学景观.它是世华文学百花园中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其中的女性文学,深邃的文化意蕴与智睿品性、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与对女性意识的激发张扬、人性的开掘,及其价值取向的探索等方面,都闪现着女性的文化智慧与魅力的光焰.
中国新型女性形象的构画——从维新报刊对康爱德、石美玉的描绘说起
作者: 杨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戊戌维新时期,是中国女权运动的萌芽时期,维新派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他们的女性解放思想,报刊是他们最普遍使用的宣传工具。当此之际,恰逢康爱德、石美玉毕业归国,这是中国最早的留美归国女学生之一,各家报刊对她们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宣
从《中国妇女》杂志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妇女运动及其方针转变——丁玲四十年代作品背景探讨
作者: 江上幸子   来源: 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抗战时期边区中国共产党的各种妇女运动之中,整风前的情况,我们不得详知,我们可见的资料是中共中央委员会《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简称《四三年决定》)等,这些都是整风以后发表的~①,它们几乎全面否定了整风前的运动,批评那是"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小资产阶级"运动~②。并且整风时,在批评妇女运动的同时提出了今后应当以参加"生产"为中心的新
性别、身份与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基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省卷本)中的巧媳妇故事与仙妻故事的比较研究
作者: 王均霞   来源: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14年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叙事线索   身份   巧女故事   女性形象   性别  
描述: 当前学界对巧故事的研究大都在父权制的框架下强调巧故事中透露出来的反抗意识,认为故事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与独立自主,是对传统社会压迫妇女的一种颠覆。但通过对《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省卷本)中的巧媳妇
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媒介传播研究:报道中的女权主义与女性形象建构
作者: 赵屾   来源: 2012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的探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1.研究目的体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比拼的一块重要阵地。在体育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媒介报道中体育新闻的关注也逐渐升温。但在媒介信息传播和体育文化发展日益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一些性别报道失衡
畸形家庭中的健全人格——《小姨多鹤》中的女性形象及人性意识
作者: 王诗琳   来源: 华夏论坛2016-08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人性   小姨多鹤   女性  
描述: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小姨多鹤》延续了以往写作细腻的风格,对于人性特别是女性意识的解剖一直是她的专长。而在这部作品中,由于背景与人物关系的离奇,让人读来有欲罢不能之感,一气呵成读到结尾后留在我们脑海中最深的就是那两个被苦难和命运紧紧缠绕在一起的女人——竹内多鹤和朱小环。下面,这篇文章就从女性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去分析两个女性形象以及因她们而使作品绽放出的人性光辉。
声色歌影里的家国想象与性别政治:电影媒介里“天涯歌女”的影像与声音再现
作者: 魏萍   来源: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本文选取一部电影《天涯歌女》的几个版本进行研究,试图透过"歌女"这一性形象和电影歌曲的历时对比研究,从电影这一传播媒介入手,来分析从上海到香港,从二三十年代至今,从国语、厦语到粤语,歌女和歌曲是如何被一再再现的?有无变化?有何变化?它们的电影传播承载了怎样的家国记忆、历史想象和性别政治?
在人生的悖论中寻求解救——评鲁彦周新时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意义
作者: 宁克华   来源: 安徽省文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年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在颓废而任性,身体而感官的时令文学的“熏陶”下,我的阅读品位渐趋麻醉,而重读鲁彦周新时期的小说,竟有了一份久违了的热烈与感动。其中女主人公对于生命的热情,对于爱情的执著,都给麻木的我以刺激和惊醒,使我走出爱的虚幻和悲观,去珍惜那生命悖论中的爱,哪怕仅是爱的碎片。鲁彦周是一位擅长写女性的作家,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女性,而且是美丽的女性,她们要么像“小奶奶”和宫中珍一样俊俏和标致,要么像丰雪荔一样性感,要么像阮灵那样迷人和富有韵味。其实
< 1 2 3 ... 33 34 35 ... 54 55 5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