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553 条
-
从女性形象的塑造看茅盾与左拉
-
作者:
张启东
来源:
纪念茅盾诞生95周年、逝世1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茅盾与左拉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存在着类同性或对比性联系。茅盾从左拉的理论与创作中汲纳了多方面的营养,但始终坚持自己现实主义的理论与创作个性而未流为自然主义。通过对于左拉奉为圭臬的真实性美学原则的认同,茅盾调整了自己早期现实主义文艺观的价值取向。左拉自然主义对茅盾小说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使茅盾自觉追求真实性、客观性和史诗性美学品格,这仍可从以女性形象为主角的茅盾早期小说中得到印证。
-
我国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外观论析
-
作者:
代迅
来源:
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妇女形象批评”乃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传统手法。借助于这种批评方法,女性主义研究者发现,妇女形象在男性作家笔下成了两个极端:要么是天真美丽的天使,要么是丑陋刁钻的恶魔。本文拟借鉴这种批评方法,从我国文学创作乃至整个大众文化的实际状况入手,通过我国现代妇女的形象外观的演变,透视现当代中国妇女解放所经历的从性别压抑到性别凸显的变化过程。笔者以为,这不仅有助于理解现代中国妇女的命运,并且还
-
女性与审美:选择中的困惑与冲突:换一个角度看郭沫若历史剧
-
作者:
周海波
来源:
郭沫若研究(第九辑)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女性的魅力。可以说,郭沫若全部的文学创作意识,常常为那些风姿绰约的女性形象所激活。当然,一定的审美情感在创作中的呈现,总是创作者一定的文化意识,这样,当郭诛若讴歌出一首首女性的赞歌或奉献出一个个女
-
客家妇女:历史人类学视野:以粤东客家地区为重点分析
-
作者:
房学嘉
来源:
“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引言客家女性的研究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已取得非常丰富的成果。传统的观点是,妇女是不能登堂人室的,包括作者早期的研究客家论文,也是循着这一思路去展开的。那么,客家妇女的地位何处得到体现?笔者近年来的田野经验是,传统的观点似有进一步审思之处。从总体上看,学界研究所涉范畴非常广泛,反映在成果上是综论式多,个案分析少。论题比较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泛论客家妇女的美德,赞之曰"勤劳"、"勇敢",或叹之曰:天下妇女最辛苦者,莫过于客家妇女为最!二是泛论客家妇女奴仆的地位,如何受到社会的压迫与歧视,在社会中的
-
民间妇女组织与大众媒介的互动——家庭暴力成为公共问题的过程
-
作者:
卜卫
米晓琳
来源:
2004第二届亚洲传媒论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民间妇女组织
媒介
家庭暴力
互动
-
描述:
基于性别的暴力是一个人权问题、妇女健康问题和发展问题。私人生活中对妇女暴力的合法性渗透在许多文化信仰、文化规范和社会制度中,这导致了长期以来社会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的熟视无睹和默许。在中国特定情境中,传播,包括大众媒介传播和替代性媒体传播对改变家庭暴力的社会态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间妇女组织和妇女活动家更倾向于将大众媒介看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本文首先描述中国大众媒介的发展、性质和作用以及民间妇女组织与其合作的可能性。尔后,集中讨论了民间妇女组织与大众媒介互动的三个阶段:第一,寻求合作阶段,通过大众媒介打破沉
-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延安的实践发展与新的时代内涵
-
作者:
金沙曼
来源:
“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理论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延安时期的妇女运动,是在共产党局部执政条件下党领导的妇女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延安时期的妇女理论,使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走向全面成熟,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延安时期的妇女形象,使延安精神具体化、人格化,为延安精神的塑造和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延安时期的实践和发展,以及其内涵的历史沿革和时代特征,对于贯彻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
-
新、旧、现实——李白诗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方秀洁
来源:
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在这篇文章的开首,我先要解释一下我为什么选了这个题目。最近几年我在研究明清妇女的诗词,特别是她们在文本中的自我再现,因此我想从再现的角度试图探索李白诗中的女性形象。李白所写有关女性的诗比其他与他同时的盛唐诗人,象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杜甫等分量都来得多。李白放在女性再现上的诗才和想象力与他在这一方面的技巧和特殊成就都值得我们做进一步探讨。乔象钟先生在他1986年发表的论文《李白诗歌中的妇
-
中国女性文学三十年(提要)
-
作者:
谭湘
来源:
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6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2010年的今天回望历史,如果我们以1980年这个时间点划线,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伴随和纠结中国女性文学三十年。
-
启蒙·婚恋·战争——近代学堂教育背景下的女性小说创作
-
作者:
鲁毅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一、近代女性小说家中的两个小群体清末民初是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时期,其重要表征之一,即标志着文学场域性别秩序松动的女性小说创作蔚然成风,在作家与作品数量上,都远远超越了古代文学史。尽管诸多女性小说作者创作有限,转瞬即逝,这也是其未能在文学史驻存的主要原因,但作为一个群体,她们却曾呈现出耀眼的光斑,且因其所处的特殊历史语境,与"五四"女性小说呈现出差异,形成
-
承载着唐诗宋词"神态"变异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白军芳
来源:
“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该论文在探讨"唐诗风神""宋词情韵"的艺术特质要求下,女性形象表达的差异。从阳光朗落到幽闭私情是女性形象衍化的形式彳化规范,也是中国女性文化进一步孱弱的文学规训的结果。
<
1
2
3
...
25
26
27
...
54
55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