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553 条
-
百年《觉醒》研究与女性觉醒
-
作者:
万雪梅
来源:
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伦理学
反女权运动
《觉醒》
女权运动
凯特·肖邦
女性觉醒
-
描述:
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美国女性文学开山之作《觉醒》的研究有其独特之处。它在出版之初遭到了冷遇乃至被遗忘,到约半个世纪后才重新被挖掘,接着被经典化,此后便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在梳理百年来《觉醒》研究动向的同时,旨在探究《觉醒》成为西方性别研究和妇女研究经典之作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以管窥百多年来女性意识觉醒的曲折历程,并对此提出道德伦理方面的反思。
-
女性文学研究界的盛会
-
作者:
降红燕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2005年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在河南大学开幕,19日在洛阳师范学院落下帷幕。这次大会就参会人员的数量、素质,参会论文的数量、质量,会议组织的方式以及会议举办地点所具有的象征意味,都堪称女性文学研究界的一次盛会。
-
茅盾的女性文学批评
-
作者:
金燕玉
来源:
纪念茅盾诞辰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女性文学的崛起、发展和繁荣是整个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整个社会努力促进的结果。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五四"时期,作为新文化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产儿,它的成长得益于思想文化界、文学艺术界的精英们,文学巨匠茅盾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茅盾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极其卓越的前驱者。当我
-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陶琳
来源:
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诗经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通过对《诗经》中所涉及反映女性形象的众多诗篇加以全面的比较分析,来考察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个性特征、道德风尚、生活情趣,进而对《诗经》这部先秦典籍的历史性、社会性、思想性、艺术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
论敌后抗日根据地妇女的历史贡献
-
作者:
时晓明
来源:
纪念抗战胜利66周年暨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成立20周年研讨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争
妇女贡献
敌后抗日根据地
-
描述: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蓬勃发展,成为中国抗战的一支伟大力量。广大妇女勇敢地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斗争中,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参加根据地全面建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
我看中国女性文学
-
作者:
阎纯德
来源:
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女作家是幸福的,因为她们能以独特的敏感和艺术视角体悟社会透视人生,于是她们的作品,便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中国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跟随着新文学的步伐,也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路程。经过“五四”时期第一代
-
南京市高校女性研究生市中心区消费空间特征研究
-
作者:
苏芳香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消费空间
环境感知
消费偏好
女性研究生
-
描述:
随着年轻女性消费能力的提高,女性商品成为市中心区消费空间的主要消费对象,消费空间女性化发展成为市中心区商业空间主要特征,并依据女性对消费场所、路径与偏好选择形成城市中心区女性消费空间结构特征与规律。
-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延安的实践发展与新的时代内涵
-
作者:
金沙曼
来源:
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延安时期的妇女运动,是在共产党局部执政条件下党领导的妇女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延安时期的妇女理论,使中国共产党妇女理论走向全面成熟,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
-
母与女统一体的原型象征模式:迟子建《岸上的美奴》精神特征分析
-
作者:
郭力
来源:
黑龙江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2006年年会暨第五届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女性文学创作不断重复着同一母题:母女统一体的原型象征模式。对这一主题式结构的本文再现成为女作家创作巨大的潜在冲动,在母与女相互寻找、认同、离合、背叛、回归中叙述着妇女生命的历史。
-
人格·身体·存在:中国女性电影三十年(1978~2008)
-
作者:
周夏
来源: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电影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边缘存在
身体寓言
人格独立
-
描述:
芹的<人.鬼.情》。她们的许多作品重拾女性身份,着力表达女性话语权,深刻探讨现代女性的职业、生活和心理困惑,塑造
<
1
2
3
...
16
17
18
...
54
55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