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8460 条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服饰研究
-
作者:
刘萌萌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金陵十二钗服饰
影响
清代服饰
-
描述: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高峰,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几乎包含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书中400多位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描写的惟妙惟肖,有血有肉。尤其是对书中主要女性人物的描写,其描写不仅仅限于对其语言、饮食、礼仪、养生等方面的描写,在服饰方面同样有很深入的描写,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在中国历史上的每个朝代,服饰不仅代表了一种王朝的符号,同样也是一种政治的象征,每个朝代的服装都能体现其等级差别和礼仪的要求,满清同其他王朝一样,在服饰上施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严厉推行满族服饰政策,而作者曹雪芹生活在清代,其生活轨迹和家境
-
后宫题材电视剧的大众传播学解析
-
作者:
董小博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
后宫
传播内容
电视剧
女性主义
传播效果
-
描述:
进入2010年以来,《美人心计》、《宫心计》、《宫锁心玉》、《甄媚传》等20多部以后宫为叙事空间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相继上映并取得收视热潮,后宫题材在电视荧屏上形成相当的规模。后宫题材电视剧是一种传播现象,也是大众文化的产物。学术界针对后宫题材传播的内容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争议不断,对其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但并没有将后宫题材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进行梳理。后宫题材电视剧因其叙事空间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可能像历史正剧一样完全遵循历史细节,其具有更加广阔的戏说和创作空间;因其叙事主角以女性为主,在编码和解码中都会不自觉
-
王安忆《天香》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
-
作者:
孙丰衍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王安忆
《天香》
《红楼梦》
-
描述:
二百多年前问世的经典名著《红楼梦》,对后世文坛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几百年来,无论是在描写内容、叙述风格、传递价值上都出现了大量有“红楼风味”的作品,尽管元老始祖——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然而这其中也不乏有相当优秀的作品产生,如晚清时期的《海上花》《儿女英雄传》,民国时代的《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当代以来,随着《红楼梦》的经典化,更多的作家开始从中汲取自己写作的养分。王安忆是当代文坛上始终保持旺盛创作力的作家,也十分擅长对传统文化的汲应,她的新作《天香》,亦被评论家评价运用了
-
创伤理论视域下《爵士乐》之解读
-
作者:
龚自娴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创伤
《爵士乐》
-
描述:
《爵士乐》是托尼·莫里森的第六部小说,是一部记录黑人在城市化进程中创伤经历的作品。不过,反映黑人的创伤并不是莫里森的最终目的,她要探寻的是如何帮助黑人走出创伤。尽管评论家们已经开始注意到《爵士乐》中人物的创伤与安全空间的缺失有关,但是他们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本文基于创伤理论,从多个层面对小说人物的创伤进行研究,涉及安全空间和身份寻求两方面。同时,本文更注重对莫里森关于创伤恢复观点的研究。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引言,论文主体部分和结语。论文主体部分由三个章节构成。第一章详细阐述了维奥利特和多卡丝这两个女性
-
存在主义视阈中的苏珊•桑塔格创作研究
-
作者:
柯英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他者”
超越
自由
存在主义
存在
-
描述:
美国女作家苏珊桑塔格(1933-2004)是一位终其一生笔耕不辍的文学追梦人,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便正式向文学界发起冲击,此后她一直在为自己的文学梦想而努力奋斗。在桑塔格的著作中,虚构作品是起点,亦是终点。从其初涉文坛的《恩主》(1963)到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在美国》(2000),虚构作品贯穿了桑塔格整个的创作生涯,作者本人也一再强调自己对于这种创作形式的重视,因此,对此予以全面的考察有助于深化目前的桑塔格研究,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握桑塔格的思想发展脉络。在桑塔格的虚构作品中,以萨特、加缪和波伏娃的思想
-
文学作品中的李师师形象研究
-
作者:
管美凤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师师
形象
演变
-
描述:
以历史人物作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比较普遍的现象。宋代的李师师即是一位被当时及后来的作家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对象。李师师作为宋代名妓,经过历代文人的再创作,己成为一个充满丰富魅力的艺术形象。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作品解读等方法,以表现李师师作品的时间和体裁为线索,多方位、多层次地考察与分析从宋代诗词、小说到元明杂剧以及明清小说中的李师师形象。(一)在宋代诗词中,李师师首先以色艺双绝而被人赞美,但同时诗人也将其视为对文人、皇帝有负面影响的女性人物。(二)在宋代小说,尤其是在《大宋宣和遗事》和《李师师
-
被囚困的灵魂:创伤理论视角下解读《慈悲》
-
作者:
乌仁图亚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群体创伤
创伤理论
《慈悲》
个体创伤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以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旺盛的文学创作力享誉世界文坛。《慈悲》是莫里森在2008年发表的第九部小说,并且被《纽约时报书评》评为年度十佳图书之一,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本文拟从创伤研究入手,探求造成人物创伤的深层次原因。本论文从个体创伤和群体创伤两方面对《慈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出人物的创伤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作品中的人物不但遭受着个体创伤的痛苦,还遭受着群体创伤的痛苦。《慈悲》中的所有人物无论种族还是肤色,都在奴隶制度下痛苦的生活着,是
-
原型视角探究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
-
作者:
王丽丽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原型
人物
仪式
原型批评
-
描述:
《所罗门之歌》是莫里森的第三本小说,也正是这部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小说为她赢得了国家图书奖,从而奠定了莫里森在当代美国文学界的重要地位。作为一名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的创作根植于并深刻反映黑人群体的生活。小说围绕黑人青年奶娃追寻黑人文化遗产及其身份这一情节展开。小说中,作家对神话原型因素的运用已受到评论界的诸多关注,但大量对这部小说的研究集中在它的喻指,黑人身份研究等。很明显,这部小说的的作者与作品本身都有很深远的研究价值。因而有必要对作品进行较为全面的神话原型解读,以便考察作品中神话原型与作品的主题的意蕴
-
白先勇作品中男性世界的失落
-
作者:
李佩航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白先勇
精神失落
男性世界
-
描述:
当台湾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在七十年代进入大陆文学研究者的视野的时候,他们最早熟悉的名字应该是白先勇了。白先勇作为最早被介绍到大陆的台湾作家,他的作品代表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小说的最高成就。白先勇小说塑造的女性人物带给研究者的艺术感受是全新的,但是他笔下的一批男性人物也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研究价值。其小说文本对男性的关注和同情,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对男性世界失落的描写。本文对其小说中出现的典型男性人物形象进行研究分析,力图探讨他们精神失落的不同状态和成因,从而揭示男性世界精神失落的意义。本文分六章来
-
《琴神下凡》的孤独主题
-
作者:
陈瑶琼
来源:
广西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孤独
存在主义
田纳西·威廉姆斯
异化
清教文化
-
描述:
田纳西·威廉姆斯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名。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威廉姆斯的作品研究大多集中在《欲望号街车》、《玻璃动物园》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等少数几部作品上,而对其他作品没有予以相应的重视。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琴神下凡》是威廉姆斯1957年完成的一部关于孤独、欲望与救赎的悲剧。该剧自问世以来,只得到了少数学者的关注,批评家们大多从神话原型、精神分析、象征及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剖析该剧。威廉姆斯擅长在戏剧中探讨情感隔离,孤独和异化的主题,然而到目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