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身体的传播”:女性非主流“网络自拍”照的图像探究
作者: 张晓晖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力/话语   非主流   图像   女性身体  
描述: 女性非主流“网络自拍”照是网络上受人争议的一类图像,图像中的女性人物身体形象被非主流化,网络对这类图片的评论毁誉参半。笔者在国内知名的非主流网站上大量搜集女性非主流“网络自拍”照,对搜集的图像进行量化分析,分析了图像的色彩、景深、图像中人物的形象等,然后根据图像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因素——日韩动漫、哥特电影以及摇滚文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同时,搜集非主流“网络红人”发贴后的评论,对观看这类图像的人群进行细分,从男性和女性观看者的角度去分别探讨观看人群的心理;搜集女性非主流“网络自拍”照的描述文本,分析其与图
从《欲望号街车》的人物刻画看田纳西·威廉斯男性至上的女性观
作者: 冯枫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田纳西·威廉斯   美国戏剧   男性偏见   女性主义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是美国当代最杰出也是最有争议的剧作家。他的《欲望号街车》一直被认为是最成功的作品。国内外对田纳西·威廉斯及其《欲望号街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性的悲剧命运上,比如布兰奇不能适应现实社会而导致的最终的幻灭;也有集中在其戏剧技巧上的,比如象征主义等。然而,有关其女性观的研究却并不多,并且基本上是围绕着田纳西·威廉斯的女性观的矛盾性或者不确定性进行解读的。此外,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从威廉斯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其笔下的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对比双方的
陈逸飞女性题材作品的艺术与市场因素初探
作者: 刘达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分析   中国内地   艺术性   市场性   现实主义   市场行情   研究对象   陈逸飞   女性题材   油画作品   拍卖市场   市场价值   市场发展   作品艺术价值   艺术家   七十年代   创作生涯   艺术品市场   成交价格   女性人物  
描述: 陈逸飞是中国写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他也是个争议颇多的艺术家,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作品被誉为其艺术创作生涯中的一座巅峰,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巨幅作品以4032万元的价格成交,再次刷新了中国内地油画作品成交价格的纪录。但是,陈逸飞早期的作品艺术价值并没能在艺术品市场上的拍卖行情中完全体现出来,反而是在八十年代后开始创作的女性人物题材以及其它题材作品更多的占据了陈逸飞拍卖行情中的绝大部分。而其中的女性人物题材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在1991年到1999年的九年时间中的12件价格过百万的成交作品中,以女性人物为题
《雅各布的房间》中主人公雅各布的人物塑造
作者: 曹晓玲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雅各布的房间》   弗吉尼亚·伍尔夫   人物塑造  
描述: 《雅各布的房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第一部实验性的意识流小说作品。松散的结构,片段的描写和变换的主人公,是小说的主要特色。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抛弃了传统小说的人物创作技法,通过采用独具匠心的人物创作技法,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雅各布的形象。雅各布的形象塑造,不但在结构上完成了对传统小说的创新,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由和民主;生命和死亡;战争和和平等主题的思考与探索。目前对小说《雅各布的房间》的研究多集中在它的形式上,以文本为基础的人物和主题分析尚无人触及。本文从小说的人物塑造和主题方面进行剖析,以期更好地理解伍尔夫的创
伊丽莎白·鲍恩战时短篇小说的女性哥特解读
作者: 李芳芳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诡异   女性哥特   伊丽莎白·鲍恩   战时短篇小说   男性中心主义  
描述: 伊丽莎白鲍恩是二十世纪一位杰出的英裔爱尔兰女作家,以战时小说著称。《魔鬼情人及其他短篇小说集》是其代表作品之一,主要描述了二战时期伦敦空袭的场景,反映了战争对女性所造成的灾难性创伤。近年来,学术界对鲍恩及其作品的关注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然而在国内外,鲜有专门针对鲍恩战时短篇小说而作的足本研究,至于从女性哥特视角出发对这些战时短篇小说进行的评论则更是寥寥。本文采用女性哥特视角来阐释鲍恩的五部战时短篇小说代表作,旨在揭示战争与男性给女性带来的双重心理伤害。本文由五部分组成:三个主体章节外加引言和结语。引言部
Inberitance and Transcendence-A Study of Tennessee Williams'The Glass Menagerie and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作者: 凡春辉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继承   田纳西·威廉斯   《玻璃动物园》   《欲望号街车》   创新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其作品,尤其是早期的剧作,为他赢得了几乎与尤金·奥尼尔同等的声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为美国乃至世界文学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如《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等,至今仍在许多国家的舞台上演。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国外评论界对威廉斯及其作品的研究从未停止过,这足以证明其作品的永恒魅力。相较之下,国内对威廉斯的研究却相对滞后。首先,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威廉斯剧作中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的分析上;其次,国内对其戏剧创作风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对象征主义和表现
亨利·詹姆斯笔下的边缘男性
作者: 董丽颖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兰波特·斯特莱特   边缘性   罗兰·马里特   海叶森思·罗宾森   边缘男性  
描述: 对于被誉为心理现实主义之先驱的亨利·詹姆斯,以女性为作品的中心人物是其小说的显著特色。因此,学者和评论家们往往趋向于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他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其小说中男性人物的研究。本文运用边缘理论集中研究其三部代表性作品中的三位男性人物,即《罗德里克·赫德森》里的罗兰·马里特、《卡萨玛西玛公主》中的海叶森思·罗宾森以及《奉使记》中的兰姆波特·斯特莱特,从而分析并探索其小说里的边缘男性人物。第一章“悬置男性的边缘性”旨在通过分析文本对三位男性人物的刻画来阐释詹姆斯三部作品中男性人物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特征及对中国女性文学批判的影响
作者: 胡凯逖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判   欧美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判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大量相关的文学作品和书籍被国人翻译和研究。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理论及其方法论在中国的研究不够系统化而且缺乏深度。与成熟的西方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发展不同,国内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和实践很少深入分析女性历史、社会地位、权力、阶级和种族。本文通过研究大量的海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集中讨论并深入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理论的应用及其贡献。通过对欧美女性主义与黑人女性主义,中国女性主义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的比较,发现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特点并研究海峡
关于《千只鹤》翻译技巧的研究报告:以人物描写的翻译技巧为中心
作者: 廖晓静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的定义   人物描写的翻译技巧   文学翻译原则  
描述: 关于川端康成的《千只鹤》有多个翻译版本,其中文学大师叶渭渠教授的译本的影响比较广泛。本文站在翻译定义与中日具有代表性的翻译见解的基础上,以叶渭渠的译本《千只鹤》为例,探索在日译汉过程中一些具体的翻译技巧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人物描写是文学作品《千只鹤》的一大特点。文中通在对近子、太田夫人、文子及稻村小姐这四大主要女性人物的形象描写过程中,译者灵活地采用加译与意译、顺译与直译、倒译与拆译及合译等翻译手法,精彩地向读者再现了四个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为了句子的连贯性,选用加译与意译;为了相应地达到更加尊重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金陵判词中修辞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作者: 罗曼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修辞翻译   目的   归化   异化  
描述: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自问世以来,对其的研究经久不息,内容也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对第五回中出现的金陵判词的研究。这14首判词暗示了书中主要女性人物的命运,在全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金陵判词还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由于其独特的艺术效果,如何处理这些修辞手法一直是困扰众多学者的大难题。很多传统翻译理论都无法成功解释修辞翻译,因此修辞手法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译的。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功能翻译理论视角——对金陵判词两译本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两个译本对金陵判词
< 1 2 3 4 5 ... 966 967 96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