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黑人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37 条
-
Black Women’s Body and Construction of Self in Morrison’s Novels
-
作者:
应伟伟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构建
黑人女性
身体
莫里森
托尼·
-
描述:
本论文是对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身体的系统的综合研究。通过对其九本主要小说的系统解读,指出莫里森对黑人女性自我的呈现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并分别从种族、空间、话语的维度对黑人女性身体作了深度刻画。由此,论文探讨了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的自我构建,旨在说明身体作为人的感性生存的重要途径,是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对黑人女性的自我构建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托尼·莫里森(1931-)于20世纪60年代末初登文坛,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位黑人女性作家,其对美国黑人生活的观察敏锐,展现出一幅幅绚烂壮阔
-
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莫里森《爱》中的叙述声音
-
作者:
罗韵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爱》
黑人女性
主体意识
叙述声音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最杰出的美国非裔作家之一。她在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还获得了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等。在莫里森的晚年她一直在突破自身的界限,因为她将笔触伸入了黑人种族,尤其是黑人女性内部,她最近出版的小说《爱》就是一个例子。本文探讨了小说中的黑人女性是怎样摆脱父权权威科西的影响而建立起自我意识的。通过分析小说的叙述声音不难看出,小说中黑人女性最终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声音”,建立起了自己的主体意识。根据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本论文的主体部分为三部分。第一章“历史的反思”揭露了科西的本质和黑人民权运动对黑人妇女
-
《秀拉》中黑人女性心理初探
-
作者:
张月芳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伤
觉醒
黑人女性
困惑
心理扭曲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1970)建立了她崭新的身份。自从莫里森发表《秀拉》以来,她得到了众多批评家和读者的关注。凭借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叙述技巧,她在美国黑人文学界越来越受欢迎。1993年莫里森幸运地获得诺贝尔奖。尽管小说《秀拉》算不上她最出色的作品,然而也是其成功作品之一。《秀拉》获得了国家图书批评奖。莫里森深入到黑人女性的真实生活中,以其完美的写作技巧展现了黑人女性的心理发展过程。 本论文从贫穷和种族歧视两个角度尝试性地分析小说《秀拉》中几个黑人女性的心理发
-
寻找黑妈妈的花园
-
作者:
庞兆萍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和谐
角色缺失
黑人女性
母系传统
大地母
-
描述:
二十世纪的美国,很多非裔女作家用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她们的母亲。这些黑人母亲处在性别、种族、文化的三重限定中,但她们以母性柔韧的品格、生活的智慧、自由的心灵顽强面对这一切。本文选择在二十世纪的文化背景下,黑人文学集中繁荣的时期,对黑人母亲的形象做了一个历时梳理。论文第一章论述了世纪初到二、三十年代作品中传统保守型母亲;第二章是关于四十至六十年代奋争型的女勇士,她们都不愿屈服于主流文化,唱出抗争之歌;第三章探讨了七八十年代以来的作家群创作的多样化母亲形象,包括安吉罗和塔德米作品中女性之家的母辈形象和沃克小说中母
-
重塑黑人女性形象—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托尼•;莫里森的《慈悲》
-
作者:
郭新利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自我意识
重塑
黑人女性
母爱
姐妹情谊
-
描述: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直都在为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的悲惨地位呼吁,抗争。在白人作家的笔下,黑人女性总是一成不变地被描述成忠诚老实的黑人保姆、繁殖机器、懒惰的社会福利寄生虫,以及淫荡的妓女。这些负面形象使得黑人妇女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本文试图以黑人女性视角分析这几位女性分别在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和阶级偏见等压迫下各自的形象和她们的情感经历,揭示了与白人笔下传统形象完全不同的黑人女性新形象:她们勇敢地追求身体和精神上的自由,追求自我,追求爱与被爱的权利,崇尚独
-
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
作者:
修树新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体政治
文化伦理
黑人女性
伦理
四重维度
莫里森
-
描述:
本文的中心概念是伦理。“伦理”是指人或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形成的天然的关系、秩序或结构。伦理的演变是随着“人”的概念的本质内涵的演变决定的。在历史的漫漫进程中,“人”的本质内涵主要经历了“自然人”、“社会人”和“文化人”的变迁,因此按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维系的基础不同,伦理在历时的角度上可以分为“自然伦理”、“社会伦理”和“文化伦理”等。在共时的角度上,按照人与人之间所处的背景不同,其关系所涉及人们生活、活动的侧重面不同,人们之间的伦理又可以分为“生存伦理”、“性爱伦理”、“家庭伦理”和“人际伦理”等。文
-
佐拉.尼尔.赫斯顿对艾丽丝.沃克的影响力研究:以《他们眼望上苍》和《紫颜色》为例
-
作者:
张春艳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艾丽丝.沃克
黑人文化传统
呼唤
佐拉.尼尔.赫斯顿
黑人女性
应答
-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和艾丽丝.沃克都是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女作家。赫斯顿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和美国黑人文学的经典作家。她在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中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美国黑人妇女遭受双重压迫的生存困境,并积极探索其获得解放的有效途径,这一发现唤起了世人对黑人女性生存问题的关注。同时,她将大量的黑人民俗元素融进自己的小说创作,挖掘其潜藏的文化文化精神和文化人格,真实再现了美国南方黑人民众淳朴、自足的生活。书写了健康的黑人形象,彰显了黑人文化作为另一种形式的主流文化的独特魅力,表现了作者对黑人文化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