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百年香港的历史寓言:施叔青小说“香港三部曲”的后殖民书写
作者: 张晓凝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   香港   颠覆  
描述: 施叔青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可以说是“香港三部曲”,她将自己对于旅居十七年的香港的爱恋,化为一部有如史诗般波涛汹涌的巨作。在那里,有施叔青迷恋的黄翅粉蝶,有施叔青钟爱的遍山洋紫荆,以及一座施叔青亲自建筑的空中楼阁——云园……香港,像个万花筒,她揉合中外古今,集殖民移民各种经验于一体,内涵错综复杂,又身处殖民与后殖民的转型期。施叔青写香港,是过客也是主人,是历史也是现在。她选择了用笔见证历史,除了写百年沧桑香港,更求紧贴着香港的社会变迁,展开了香港社会的众多侧面,立体地构成了香港的人生图景,《清明上河图》般地既
《中的恐惧、压制与颠覆
作者: 刘贝丝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压制   颠覆   恐惧   女性主义  
描述: 《我的安东尼亚》中的恐惧、压制与颠覆 刘贝丝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导师:朱洁 薇拉•凯瑟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凯瑟以擅于描绘美国西部的边疆生活而
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文学中的母性书写
作者: 叶云佳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颠覆   重构   母性   质疑  
描述: 本文以性别视角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探讨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文学中的母性书写,主要说明在八十年代以来的女性小说中,女作家们对母性的书写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反母性神圣的意识,以对传统“母性神话”的消解打破传统男性叙事话语对母性的虚构;同时,指出女性文本在“反母性”书写的同时,又表现出对母性正面价值的皈依,分析女作家们进行母性解构后重建母性价值体系的努力,进而指出八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母性书写在推翻旧价值体系之后,无力建构新价值体系的困境和不懈追寻。 第一部分主要从八十年代初期母性在传统
狂欢中的新生:《他们眼望上苍》的狂欢化解读
作者: 齐丽霞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颠覆   佐拉·尼尔·赫斯顿   《他们眼望上苍》   狂欢化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被公认为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之母及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她一生著有四部长篇小说,五十多篇短篇小说,散文,戏剧,其中长篇小说《他们眼望上苍》最为闻名。尽管小说并未受到赫斯顿同时期读者的好评,但当今它已成为美国非裔文学和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开始受到评论界的真正关注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被非裔美国文学研究者赞誉为一场展示黑人文化和方言的盛宴,被女性主义学者描述为黑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成长的范本。有关的研究除了传统的种族,性别及黑人女性自我成长等视角,主要集中在小说的艺术风格,
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本中的女性关系
作者: 李响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关系   颠覆   女性文本   二元对立  
描述: 女性写作发展到90年代,已逐渐告别了个别女作家的孤独尝试和前卫诗人的探索,成为能够与90年代其他文学现象平分秋色的一种文学潮流。一些女作家将母性历史置于历史的前台,书写母系血脉传承,使之不再是人类文化场域中不可言说的缺失。一些女性作家关注女性自己的成长经验和性别体验,尝试对精神世界的深度开掘,在划定的语言禁区中试图开辟出自己独特的空间,书写自己的私人经验和心理的压抑,女性经验的自我解读和自我剖析覆盖了小说、诗歌、散文各种文体。在这些创作中,女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视点,以日常生活的经验,建构着由女性主体构成的历
一个女恶魔的成长
作者: 孙莉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颠覆   女性写作   改写   原型母题  
描述: 女作家所作的改写和颠覆及其在表现作品主题方面的意义。通过详尽的文本阅读和分析,本文旨在说明:作为一部典型的女性幻想
男性权威的颠覆—对品特早期戏剧中女性形象的福柯式解读
作者: 彭金霞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权威   话语   权力   颠覆   哈罗德·品特  
描述: ,最终获得了权力并确立了自己的身份。本文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与主体理论分析了品特早期戏剧中的女性反抗男性压迫,颠覆男权,获得权力,肯定自我的过程,旨在探讨品特戏剧中所折射出的现代社会中两性间复杂的权力关系
《绛红雪白的花瓣》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杨迪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独立   颠覆   自由   二分法   女性主义  
描述: (Macallan)等等。他的宏伟巨著《绛红雪白的花瓣》(2002)讲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一位19岁的妓女苏糖的故事。小说受到了一致好评,他的作品被称为“超级文学”和“令人惊叹的宏伟巨著”。本文运用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 张华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颠覆   新历史主义   抑制  
描述: 《太阳照常升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新历史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即“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以及“颠覆”与“抑制”,来分析这部小说,了解作家、作品与历史的关系。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本研究课题
论戏剧与社会生活的“流通”: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分析
作者: 任静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第十二夜》   流通   颠覆   新历史主义   协商  
描述: 《第十二夜》又名《随心所欲》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浪漫喜剧之一,相传是为了庆祝主显节而作。女主人公维奥拉女扮男装爱上了她的男主人奥西诺公爵,然而奥西诺公爵的心上人奥丽维亚却误对男性装扮的奥维拉一见倾心。在经历了许多喜剧与尴尬之后,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崇尚自由、理性、个性并强调人的价值。这篇论文从新历史主义学家史蒂芬·格林布拉特的社会能量流通学说切入文本,探讨《第十二夜》中文化能量、经济能量、政治能量内部流通和他们之间的外部协商的过程。从而构建了一个在伊利莎白中央集权之下经济快速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