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A.S.拜厄特对《占有》与《天使与昆虫》中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文主义再现
作者: 杨莉莉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A.S.拜厄特   人文关怀   信仰危机   生活抉择  
描述: A.S.拜厄特对重述历史情有独钟,其中尤以维多利亚历史最为显著。她的成名作《占有》以及另一部小说《天使与昆虫》将拜厄特的这一情结表露无遗。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琳达·哈钦的历史编撰体元小说理论出发,结合拜厄特本人的专著《论历史与故事》和《心灵的激情》,着眼于作者在《占有》和《天使与昆虫》两部小说中对维多利亚社会极富人文关怀的重构。本文尝试分三章论述拜厄特对维多利亚历史的重构。第一章“信仰的再现:宗教和科学”重点阐述十九世纪《物种起源》的发表所导致的宗教与科学的碰撞。当宗教受到科学的猛烈撞击时,拜厄特
一无所获中的女性“第二性”形象
作者: 钟宇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女性主义小说   他者   《第二性》   《一无所获》  
描述: 1944年,只有23岁的卡门·拉福雷特凭借小说《一无所获》摘得年度小说大奖纳达尔文学奖。当时正值西班牙内战后,佛朗哥独裁政权采取了限制女性发展的高压政策,在天主教强势文化的框架下,她们的主要活动仅限于家庭内部,主要目标是成为“贤妻良母”。从这样的社会背景出发,一些评论认为《一无所获》作为一部由女作家写就的,主要人物亦是女性的小说,反映了战后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和对弗朗哥政权的谴责,闪耀着女性主义的光辉。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是这篇论文主要从这部作品里的四位主要女性形象出发,用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提出的理论,试
黑人妇女自我实现之路: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
作者: 杜晓玲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黑人女性主义   《秀拉》   自我   莫里森  
描述: ,该小说主要探讨了黑人女性在受到种族和性别压迫下为寻求自我和实现自我作出的抗争。本文试图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三位性格鲜明的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之路进行分析,揭示了黑人女性实现自我的艰难和痛苦。莫里森
丛林中的女性自我实现之旅:对《我的光辉生涯》中女主人公的分析
作者: 吴丹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自我实现   西比拉·梅尔文   自我   婚姻  
描述: 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小说对创建女权主义事业和未来女性的变革道路起到了媒介的作用。该部小说曾被亨利·劳森誉为一部最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澳大利亚国家全貌的著作,同时也被广泛认为是在澳大利亚女权主义
从现代到后现代:《占卜者》中女性的自我实现
作者: 庾莉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成长小说   后现代   自由女性主义   双重边缘化  
描述: 玛格丽特·劳伦斯在她的最后一部小说《占卜者》中完成了她对二十世纪中期女性争取完整自我和生存的文学探讨。本文作者通过详细论述女主人公及其女儿的处境,旨在研究劳伦斯对于女性自我实现的认识和理解
论《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追求自我实现的主题
作者: 张祥亭   来源: 聊城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物欲   《嘉莉妹妹》   精神追求   新女性  
描述: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用自然主义文学创作手法开创了美国文学的一个新时代。他视客观真实为创作原则。这股新鲜的空气使美国小说从维多利亚时代豪威尔斯那种谨小慎微、温文尔雅的风格转到了开诚坦白、直言无畏、充满生活激情的风格,而德莱塞则作为一位开拓者载入了美国文学的史册。《嘉莉妹妹》是德莱塞的处女作,讲述的是农村少女嘉莉如何从社会底层登上百老汇明星宝座的过程,细腻地描写了嘉莉的生存景观及心路历程。自从小说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们便一直关注这部作品,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但是他们对这部小说
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姚范美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反叛   女性意识   女权运动   凯瑟琳·安·波特  
描述: 20世纪上半叶,凯瑟琳·安·波特以其中、短篇小说风靡美国。她以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敏锐、细腻的观察,简练、犀利的笔法,写出了为数不多,但篇篇强劲有力、风格独特、寓意深远的作品,给人诸多启迪。自30、40年代以来波特一直受到英美文艺批评界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以更开阔的研究视野、更灵活的方法和更趋多元化的理论对波特展开研究,使之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和广度。波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其作品主人公多为女性,且多以女性在新旧秩序、传统与变革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矢志抗争、追求自我价值的实
拜厄特《占有:一部罗曼司》中的双性同体想象
作者: 陆叶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A.S.拜厄特   女性谱系图   《占有》   双性同体想象  
描述: A.S.拜厄特是英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及文学评论家。《占有:一部罗曼司》被认为是其突破性的作品,赢得了包括1990年的布克奖在内的一系列大奖,成为畅销作品,并且在评论界广获盛誉。本篇论文旨在分析拜厄特以重写的梅卢西娜神话为全书双性同体想象的中心意象,并通过梅卢西娜形象联系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人物,从而完成了一幅女性宗谱图。并且,通过双线叙事展现了并置的维多利亚时期和英国当代的两个男主人公,及其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中与女主人公的积极互动影响。两性互补和相互影响带来了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的良性互动,并促进了自我
《彩虹》中的女性
作者: 张兰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自然本我   社会自我  
描述: 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极大地压抑和扭曲了人性。社会动荡不安,失业工人和女权运动者组织了大量的罢工和游行,人们对与德国作战的恐惧与日俱增;举国上下对于英国的前途充满焦虑和怀疑,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困惑。英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妇女运动达到了高潮。女权主义者们强烈要求获得和男人一样的社会政治权利,尤其是选举权。 作为一个尊重人性和自由的作家,劳伦斯憎恨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本性。劳伦斯认为两性关系的失衡是一切社会问题的症结,因
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与紫式部《源氏物语》中的恋母情结
作者: 郑心忆   来源: 东吴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母亲原型   恋母情结   永恒女性形象   英雄原型   孩子原型   集体潜意识  
描述: 永恆女性形象是榮格集體潛意識理論中的原型概念,也是許多人一生所追逐的對象。而在小說中,永恆女性形象在兩位主角的母親身上得到體現,而對永恆女性形象的崇拜轉換成對母親的眷戀,導致兩位主角總在情人身上尋找母親的影子。然而情人只是母親的替身投影,永遠無法滿足主角內心的幻想,所以他們的戀情皆以失敗收場。但每一次失敗的戀情代表著一次次與內在自我的對話,藉其反觀自我而達到自我實現。本文主要探討兩位主角如何在失敗的戀情中發現自我不足,藉其解放自我於戀母情結。論文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以榮格的母親與孩子原型理論來分析母親如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