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李善熙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韩美花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家父长制   新女性   贤妻良母   逃脱欲望  
描述: 李善熙是1930年代刚刚起步的现代女性文学作家。她采用能表现出女性自我的多样题材和细腻的描写生动的表现出当时女性生活。作者越北之前留下了数十篇散文和小说其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本文注重李善熙小说中体现的问题,通过女主人公解决矛盾的方式来导出当时家父长制社会中的女性意识。本文首先简单了解对作者的创作观影响较大的个人及社会背景。作为一名现代女性,作者的亲身体验与生活上的纠结自然融化在她的作品里。为了对李善熙作品的深入分析,把女主人公的问题意识大致分为力争摆脱日常生活的女性意识,受害女性的自我意识,家父长制社会中的
爱德娜:一位孤寂的新女性
作者: 叶富莲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征   孤寂   觉醒   新女性   爱德娜  
描述: 凯特.肖班的长篇小说《觉醒》于1899年出版后,因涉及女性自我意识及性意识觉醒等在当时传统价值观中很敏感的问题而遭到广泛的非议。半个世纪以后,评论界对肖班的作品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作为一位女性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和在美国文学史中的历史地位随着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掀起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觉醒》的主题对于传统评论家来说是很敏感的,但它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故事的女主人公爱德娜是一位中产阶级妇女。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生活舒适,无须为收入和支出操心。结婚六年后,她开始思考她生存的意义和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
新女性与完美女性:《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曾妍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完美女性   超越   弗吉尼亚·伍尔夫   新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二十世纪初期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以其文中所体现的先进观念独树一帜。一方面,她向文学界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小说风格。她的意识流小说在世纪之交的世界文学吹起一股清新之风,并为后来的作家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另一方面,她极度关注女性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表达其女性观。在她的作品中,伍尔夫深入挖掘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并试图通过作品引起人们的共鸣来达到改善女性生活状况的目的。《到灯塔去》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国内外研究女性文学学者的热点话题。众所周知,在伍尔夫的小说中,《到灯
巴金与武者小路实笃作品中“新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白诗雨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独立   男性中心意识   自我牺牲   新女性   女性主义   理性  
描述: 本文以女性主义与男权中心意识对比,借助具体作品展开人物分析,探秘理想新女性形象的相似与差异,在国别背景下透析各自的成因及作者本人的思想路程,进而明晰两者新女性的抒写特色,再而对当今女性命运有所启示,具体分四个部分,比较巴金与武者小路实笃作品描摹的“新女性形象”。第一部分引入两国女性主义思潮,分析各自国家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及对作家本人的影响,作家也会在其作品中若有若无地展现出当时的时代女性特色,作家本人的期望与批判留存的糟粕部分。第二部分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新女性形象比较,分析定义新女性形象,区分其异同及关联
初成“新女性”(1900-1915):女子国文、修身教科书中的女性观
作者: 卿丽萍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子修身   国文教科书   清末民初   新女性理想   女性解放思潮   新女性观   新女性  
描述: 女子修身、国文教科书是20世纪初为适应女学发展需要兴起的一种女子伦理教育读本。作为塑造近代中国新女性观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不仅能反映教育、文化与社会改造之间的关系,而且透露出新女性理想在构建过程中的艰难性与复杂性。围绕女子修身、国文教科书这一中心,本文分别从教材的发展脉络、编写特征、内容构成、新女性观念、新女性理想以及这种理想与社会推崇的女性观、女性形象之间的异同等方面展开。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女子修身、国文教科书包含怎样的女性观、有什么特点以及这种女性观在构建新女性理想的过程中是怎样吸收现代女性思潮、又是怎
《太阳照常升起》中勃莱特·阿什利形象嬗变
作者: 安心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性特质   勃莱特·阿什利   形象嬗变   复杂性   魔女   新女性  
描述: 从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出版以来,女主角勃莱特·阿什利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看作是一个仅具有毁灭力的人物形象。批评家将她视作女色情狂,认为她是让男人丧失男性气质和人性的坏女人和魔女。对勃莱特·阿什利的否定评论在美国一直延续到1980年代,在中国则延续到了1990年代。本文依据读者接受理论,旨在探讨勃莱特·阿什利的形象接受变化。文章分为引言、文献综述、形象嬗变研究、作为新女性的勃莱特和结论五部分。引言讨论了由读者接受变化引起的对勃莱特·阿什利形象再探讨的意义。文献综述部分介绍了不同时期美国和中国学者对勃莱特·
战争夹缝中的“新女性”:关露与日伪杂志《女声》
作者: 唐艺多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佐藤俊子   关露   女声   日伪   新女性   左翼  
描述: 关露,一位潜伏在敌后的中共女战士。她在日本左翼女作家佐藤俊子的帮助与庇护下,于日伪杂志《女声》上发表大量具有进步意义的女性主义的文章。特殊的身份、特殊的立场、特殊媒介以及特殊的历史环境,这一切使得关露的发言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殊意义。本文以关露在日伪杂志《女声》的写作活动为对象,探讨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环境中的一种女性身份自我建构过程。意图解决四个问题:一、关露的新女性理想是什么;二、它相较更早和更晚时期的关露作品有怎样的特殊性;三、相较同时期中国和日本的女性文学又有怎样的特殊性;四、关露是如何在特殊环境下通
幽暗的陆地
作者: 郭梦霞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底层女性   命运悲剧   灰色女性   写作困境   新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的角色位置是非常尴尬的,她们不论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均难以摆脱被观赏和消费的命运。而且她们大多来自上流社会,那些挣扎在贫困与苦难中的底层女性,则鲜有被人青目之遇。只有到了五四,那些“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来自底层的女性与“挣脱了封建家庭的锁链”的新女性等一起,才进入新文学家们的视野,成为新文学的主角之一。然而,虽然她们从此在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里占了一席之地,她们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身的悲剧命运。这引起了新文化的先觉者的深层次的思考,并导致了他们的写作困境。本文将通过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不同女
引物为鉴:物件,新女性,与莎拉.葛兰的《天生一对》
作者: 潘建维   来源: 台湾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葛兰   《天生一对   莎拉   新女性   束腰   物质文化   瓷器  
描述: 《天生一對》為莎拉.葛蘭最著名的新女性小說,過去研究已經在性病、美學等議題多有建樹。本論文將另闢蹊徑,援引物質文化研究,從文本關於瓷器與束腰的細節,重新閱讀「新女性」意象所牽涉的帝國與性別議題。本文認為英國新女性的形象,建立於刻意貶低他國以及抑止性別流動的基礎上。 首章爬梳過去對於葛蘭以及《天生一對》的相關研究,引進新女性研究的物質文化研究轉向。而強調文本物品的物質性,將成為論文閱讀文本瓷器與束腰所隱藏的另類物質史的方法學。而對照小說同時期的瓷器史與束腰史,本文希冀能補充過去相關研究中,對於物品細節
新女性与旧文体——吕碧城研究
作者: 蔡佳儒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外新词   吕碧城   晚清   旧文体   新女性   戒杀护生   海外旅游  
描述: 本論文試圖從晚清的時代背景下探討呂碧城如何從一個傳統才女成為「新女性」,探討她與當時的文學及政治名士交流的過程中,如何從一個喪父的孤女成為一個時代名媛。新女性與傳統才女文化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新文化、新傳播的進入可以使傳統才女成為什麼樣的新女性?她重構了什麼樣的人際網路及公共空間?如何運用人際網路的優勢展現她的主體性?她與男性知識份子如何互動?如何在男權底下經營自己「新女性」的形象、建構自己的新世界?新文化、新傳播及社會精英知識分子與新女性呈現什麼樣的關係?他們之間有著什麼樣複雜、曲折的連動? 另外擬從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