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思想】搜索到相关结果 15 条
-
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
-
作者:
马国妮
来源:
鲁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思想
《诗经》
女性
-
描述:
《诗经》不仅是一部传承千古的经典文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承载周代历史信息的珍贵资料。《诗经》中的女性人物众多,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丰富了《诗经》的人物画廊,异彩纷呈的女性世界深刻了《诗经》的思想内涵。从
-
李清照与许兰雪轩诗歌对比研究
-
作者:
姜军伟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许兰雪轩
李清照
思想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封建王朝,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品,没有任何的地位可言,更遑论是要学习创作。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和韩国都出现了一位至今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诗人,那就是朝鲜宣祖时期的女作家许兰雪轩以及中国宋代的女作家李清照。之所以能够把她们两个放在一起比较研究,是因为她们有许多共同点。本文就着眼于她们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两位女诗人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的异同点及出现异同点的原因。
-
陈铨抗战戏剧研究
-
作者:
展鹤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陈铨
抗战戏剧
特色
思想
-
描述:
启蒙”现象更是适宜的出现在整个思想与文化领域,社会革命运动必然成为中国现代话剧运动的推手,即“革命引导戏剧。”特定的战争政治文化语境下,产生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抗战戏剧。他们以戏剧
-
廬隐小說思想探究
-
作者:
詹琬婷
来源:
淡江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思想
庐隐
小说
-
描述:
,身為女性作家,廬隱的小說主題多半蘊涵當下社會中女性婚戀問題及人生歸程的探求,內容明顯地留下她的思想印跡。然而,目前關於廬隱小說的研究視角有不甚公允及全面的情況,因此本論有以下三大新方向: 首先,廬
-
京華煙雲思想與婚戀觀
-
作者:
林秀珍
来源:
国立中山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思想
京華煙雲
婚戀
-
描述:
大家族的興衰浮沉,刻劃出從清末義和團事件到民國對日抗戰初期長達四十年之久的社會面貌,除了小說所必備的藝術型式之外,《京華煙雲》豐富的思想性尤其讓人印象深刻,林語堂以道家思維貫串全書的用心極為明確。另外
-
文化规范决定女性思想:女性文学的文化思考
-
作者:
罗安娜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规范
男权社会
思想
女性
-
描述:
由于人生活在文化环境之中,因此,他的言语行为、生活方式,甚至内在的思维模式都会受到文化规范的深刻影响。文化规范具有强大的决定性力量,它会不断地控制个体,并使个体的思想与其相符。既然连具有性别优势
-
蔡特金妇女解放思想研究
-
作者:
冯子珈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思想
蔡特金
-
描述: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妇女解放问题是无法忽略的一个话题,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克拉拉˙蔡特金被誉为“无产阶级妇女运动之母”,是国际妇女运动的发起者和著名领袖,也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坚定捍卫者和重要推动者。她站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上,结合国际妇女运动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来阐述她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观点,深化了对妇女解放的认识。 首先,蔡特金论证了妇女解放的条件。经济条件主要是私有制的消亡、公有制的确立以及妇女实现经济独立;政治条件是妇
-
周恩来的妇女解放思想研究
-
作者:
丁磊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马克思的妇女解放理论
思想
周恩来
-
描述:
周恩来在其伟大的革命生涯中,十分的重视妇女解放运动,把妇女的解放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结合在一起,这体现了马克思妇女解放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化和具体化。周恩来的妇女解放思想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以及
-
《再生缘》思想研究
-
作者:
张思扬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再生缘》
进步性
思想
局限性
-
描述:
《再生缘》是清乾隆时期钱塘才女陈端生的弹词杰作,在民间影响相当广泛,作为弹词小说的代表作,《再生缘》以其卓越的思想与艺术成就,不仅在中国俗文学史上,而且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研究
-
作者:
刘红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妇女解放
思想
中国共产党
妇女观
-
描述:
妇女解放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人类进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思想,指引中国妇女运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