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存在】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波伏瓦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存在”
-
作者:
彭晶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存在
“人”
女性
-
描述:
二十世纪,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存在主义以及女性主义也在这种社会潮流中得到迅速发展。波伏瓦作为女性存在主义哲学家,将存在主义与
-
纳丁.戈迪默和她的女性世界:浅析其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
-
作者:
钱俊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
超越
存在
女性
-
描述:
纳丁·戈迪默是南非著名的女作家.长期以来,她为废除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而笔耕不息,其作品揭露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残酷及非人,反映了南非人民的悲惨遭遇,为南非人民呐喊。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因其以史诗般壮丽的创作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而获得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
-
寻找被遗忘的存在:从《笑忘录》的遗忘主题到昆德拉的存在观
-
作者:
杜苗苗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忘
塔米娜
存在
《笑忘录》
-
描述:
《笑忘录》是昆德拉关于存在的自成体系的十部小说中“复调”特征相当明显的代表,该小说的创作也是作者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作品用诗性的方式探讨了笑和忘这两个人类生理和心理范畴的概念,并同昆德拉其它作品对
-
论亨利.劳森三篇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存在于缺失
-
作者:
盛丹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劳森
存在
女性
-
描述:
亨利•劳森在澳大利亚民族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均享有崇高荣誉,被誉为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反映了真实的澳大利亚。劳森尤以创作短篇小说见长,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劳森首创了著名的“丛林传统”,并且描绘了丛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劳森作品的研究历来是批评界的热点。在这些批评研究中,劳森卓著的文学成就、对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卓越贡献、其创作手法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评价。随着作家研究的兴起,劳森早年的生活经历与作家本人写作生涯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批评界浓厚的兴趣。在这些研究中,仅有一小部分关注了
-
余华论
-
作者:
张罗应
来源:
华侨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
存在
哲学
女性
-
描述:
本文把余华及其各时期小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深入研究,以把握其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首先廓清余华小说创作开始时的角度选择,即从关注超越现存现实的人的存在的问题而非切实的社会现实问题入手,到他在创作
-
男性角色的缺失与存在-<<小妇人>> 的女性主义分析
-
作者:
张素欣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角色
缺失
存在
女性主义
-
描述:
身份的定义与独立的女性身份建构之间的冲突一直是女性文学关注的核心话题。《小妇人》是由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所著,她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作者在她的作品中表述了她的女性主义主张并引发了社会
-
《逃离》中女性的存在方式探析
-
作者:
牟秋嘉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逃离》
存在
-
描述:
《逃离》为当代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的后期作品,共八个短篇,讲述了六个女性通过逃离探索自我存在的故事。小说集内的每一篇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遵循了女性从自欺、焦虑到自为、理想的成长过程,表现了她们
-
灰色现世的戏谑对抗与诗意世界的浪漫想象:王小波的小说艺术
-
作者:
韩雅春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小波
幽默
诗意
存在
小说艺术
-
描述:
以浪漫想象的诗意世界超越了荒诞滞重的灰色现世,以一颗诗人的心灵为我们展示了存在的无穷魅力;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他对前辈诗人译笔的师承,对西方现代小说名家的借鉴,使其创作呈现独特而迷人的艺术风采
-
切开欲望的金苹果:米兰·昆德拉小说性爱主题研究
-
作者:
于忠淼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
自我认同
两性关系
性爱
存在
-
描述:
的提名。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以其深刻智慧的哲学思考、精巧的艺术结构和对人的存在的关注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米兰·昆德拉重拾了欧洲文学中叙写人类存在的传统,他在个人小说理论文集《小说的艺术》中这样定义
-
从空间转换看丁玲小说中女性的“扑火”之旅
-
作者:
董珊珊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转换
飞蛾精神
丁玲
存在
女性
-
描述:
成篇。在横向的结构上,以文本分析、意象分析为主,深入探究丁玲小说中女性在空间转换过程中所呈现的存在状态。在纵向的结构上,通过不同时期女性的“存在”共性来归纳丁玲笔下女性存在的基本状态,并试图进一步探讨